在法治社会中,动物饲养者对因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法律责任承担有明确规定。本文旨在为广大市民简要科普相关知识。
一、民事责任
当动物造成他人损害时,饲养者多数情况下要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饲养者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受害人损失。这一责任不分动物种类,即便是家养宠物或常见家畜也不例外。若饲养者能证明自身无过错或损害系因第三人原因造成,可相应减轻或免除责任。
二、刑事责任
在特定情况下,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刑法》中涉及危害公共安全的相关犯罪如因动物造成的故意伤害罪或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若情节严重,饲养者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比如,烈性犬等攻击性强的动物致人重伤或死亡时,饲养者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三、行政责任
除了民事和刑事责任外,在某些情况下,动物饲养者还需承担行政责任。《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规规定了对动物的管理责任,如未按规定接种疫苗、未采取安全措施导致动物出逃等,相关部门可对饲养者进行行政处罚。
总之,饲养动物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动物不对他人造成伤害。一旦发生致人损害事件,饲养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和行政责任。《民法典》和《刑法》是相关主要法律依据,同时需参考《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规。作为公民,我们应提高法律意识,共同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