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侵权行为屡见不鲜,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除了寻求及时救济,还需要注意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根据我国的民法典,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这意味着,受害者在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在三年内提起诉讼。但需要注意的是,此三年并非绝对,也存在例外情况。例如,如果侵权行为持续存在并未停止,那么诉讼时效期间也会相应地持续计算。这意味着,直到侵权行为真正停止,受害人仍有权在之后三年内提起诉讼。这确保了受害者的权益在遭受持续侵害时,仍然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
同时,对于因侵权行为造成的身体健康或财产重大损失的情况,法律还特别规定了一个长期诉讼时效期间,即受害者无论何时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都有权提起诉讼,只是在时间上有特定的要求。此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受害者特别是遭受重大伤害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些具体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和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等条款。
总的来说,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寻求法律帮助并了解相关的诉讼时效规定。这不仅关乎我们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通过学习和了解法律条文,我们能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