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因经济往来产生的债务问题屡见不鲜。当夫妻中的一方作为担保人涉及的债务问题,往往会引起诸多争议。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此进行解读。
一、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当夫妻中的一方为他人担保贷款时,该方在合同中作为担保人,需要承担相应担保责任。若借款人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担保人需按照担保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
关于夫妻债务的认定,我国法律规定,除非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夫妻之间约定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权人明知该约定,否则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对外担保所产生的债务一般视为夫妻共同债务。
三、债务的共同承担
对于夫妻共同债务,无论是夫妻共签还是一方担保,除非存在上述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形,该债务原则上应由夫妻共同承担。实际操作中,如果涉及到债务追索,债权人可依法向夫妻任何一方追讨。而夫妻内部对于担保债务的承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约定进行协商处理。
相关法律条文:
1.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 《民法典》相关条款:担保人在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承担担保责任;共同债务由夫妻共同承担。但如存在个人债务的约定或特殊情况则另议。
了解以上内容后,希望广大市民在涉及担保问题时能够谨慎行事,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规定而陷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