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中午聚餐时你喝了酒,正摸出车钥匙准备开车回家,脑海里突然闪过前几天看到的新闻——醉驾被查的人不仅要坐牢还要赔钱。
你是不是也在犹豫:“我就开一小段路,应该不算故意犯法吧?”
别急,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掰开揉碎聊明白:醉驾到底是无心之过,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犯罪行为?
先做个法律名词小翻译
咱们说的“间接故意犯罪”,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惹祸,还抱着“听天由命”的心态继续干。
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分两种:
1. 直接故意——明知道会出事,还盼着出事(比如往仇人家丢火把)
2. 间接故意——明知道可能出事,但觉得“管他呢”(比如超载的大货车司机)
醉驾属于哪一种?
先说结论:大部分醉驾行为都属于直接故意犯罪。
为什么这么说?来看《刑法》第133条之一: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里的核心是“当事人明确知道自己喝了酒”,你闻得到酒味、能走路摇晃、脑袋发蒙,这种状态下握方向盘本身就是在主动触犯法律。
两类典型判例看分明
案例一:张三聚会喝了半斤白酒
明明家就在两公里外,非要自己开车回家。等红灯时直接趴在方向盘睡着,交警到场测得血液酒精含量220mg/100ml。法院判了四个月拘役,吊销驾照五年。
案例二:李四酒后驾车撞人
同样醉驾的李四转弯时把过马路的行人撞成重伤,原本只用蹲36个月的危险驾驶罪,立刻升级成交通肇事罪,三年有期徒刑起步。
看出来了吗?单纯醉驾是明知违法还故意上路,这属于直接故意;但撞人后的心态就变成了“早猜到会出事还继续开”,这时候间接故意的性质才会显现。
遇到查酒驾怎么办?
1. 吹气前
马上靠边停车,立刻联系代驾朋友或者家人。记住:只要没开始检测,都还有机会避免犯罪记录。
2. 已吹出酒驾数据
保持沉默,现场签字只写“已检测”不写“认可结果”,马上联系专业律师。血检存在8小时内的取证漏洞,这是重要辩护窗口期。
3. 已经发生事故
第一时间打120救人,随后报警并留在现场。这两个举动直接关系到将来能否认定“自首情节”,可能减少20%刑期。
法小云的三条保命忠告
1. 叫代驾的钱永远比律师费便宜
代驾费顶天200块,而危险驾驶罪的案底会影响你三代人考公务员。
2. 手机设置快捷呼叫
提前存好代驾电话,打车软件设置家庭地址快捷键,喝到第三杯酒时就该点开软件。
3. 学学东北老铁的智慧
真要遇到劝酒的朋友,直接把车钥匙扔火锅里:“今儿谁开车谁孙子!”
最后唠叨一句:每个醉驾司机被查时都说“没想到会出事”,但看守所里七成交通犯当初都是这么想的。方向盘后头载着的不是车,是一车人的生命,咱们可赌不起这个“万一”。
法小云下次准备聊“相亲时送的礼物能不能要回来”,想听的朋友评论区举个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