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追一部超好看的电视剧,结果隔壁装修队每天准时上演“电钻交响曲”,忍了三个月终于忍无可忍。这时你会不会突然想到——现在去告他们,法律还支持我吗?
今天法小云就来讲讲这类“像牛皮糖一样甩不掉”的侵权行为,教你在什么时间范围内维权最稳妥。
一、法律小课堂:诉讼时效不是一刀切
大家常说的“法律诉讼时效”,就像超市食品的保质期。但要注意:普通泡面保质期固定,而持续侵权的“权利保质期”计算方式完全不同!
根据《民法典》第188条,普通民事案件诉讼时效是三年,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对于像“邻居每天半夜练唢呐”“企业持续排放污水”这类连续侵权行为,法律在第190条特别规定:
诉讼时效
自侵权行为结束时开始计算
直到结束后三年内有效
举个真实案例:某小区物业连续8年违规占用公共区域收停车费,法院判定业主们起诉时虽距最初侵权行为已超过八年,但因违规收费行为持续存在,最终支持了业主诉求。
二、重点划起来:三种常见情况对照表
类型一:滴滴式连续伤害
(例:天天收到骚扰短信、月月剽窃文章)
如何计算:最后一通骚扰短信/最后一次抄袭发生后的三年内
类型二:温水煮青蛙型
(例:工厂缓慢渗透的污染、盗用肖像做长期广告)
如何计算:发现侵权的当天开始算三年,但若侵权行为仍在继续,可按类型一处理
类型三:伤害与善后同步
(例:建筑垮塌后持续影响采光、医疗事故造成后续并发症)
如何计算:从建筑拆除/病情稳定之日起算三年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法小云支招
第一步:给侵权行为“留脚印”
每收到骚扰短信就截屏带时间
每周给制造噪音的邻居录视频
每月拍摄违建现场的进展照片
第二步:写封“温柔提醒函”
直接向侵权人发送书面通知
(哪怕对方不回复,发过通知当日就是新的时效起算点!)
第三步:巧用“时效复活卡”
如果期间对方曾口头道歉/同意协商/部分赔偿
立即保留证据,诉讼时效将重新计算三年
四、避坑指南:你可能没想到的
坑1:疫情封控不算“暂停键”
最高院明确规定,疫情期间诉讼时效正常计算
坑2:“对方一直道歉”要警惕
如果侵权方每两个月敷衍道个歉,可能被认定为持续侵权行为尚未终止
坑3:儿童也有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遭受持续侵害,诉讼时效自成年后开始计算
最后提醒大家:法律虽有时效限制,但维权讲究策略。就像再好吃的蛋糕放久了会过期,但如果是持续往蛋糕上抹奶油的店家,我们永远有权要求最新鲜的那份赔偿!
如果今天的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把文章转给正在被“长期困扰”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