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看医生时,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医生拿着检查单说了几个专业术语,匆匆翻着文件说“这里签个字吧”,你握着笔的手愣了半天——这治疗到底有没有风险?手术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这时候心里难免犯嘀咕:医生的解释是不是太简单了?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件事背后的法律知识:医生该怎样把医疗信息清楚传达给患者?如果遇到“说不清、听不懂、懒得问”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保护自己?
一、医生必须告诉患者的“五件事”
按照《民法典》1219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时应当“及时说明病情、医疗措施和其他需要告知的事项”,具体来说包括:
1. 你的身体到底哪里出问题了(病情说明)
2. 医生准备怎么治(医疗措施内容)
3. 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医疗风险)
4. 是否有其他治疗方案可选(替代方案)
5. 需要你提前做的准备(如术前禁食)
特殊情况小贴士:
如果患者病情危急不宜直接告知(例如癌症晚期等重大诊断),法律规定医生需要向家属或监护人说明情况。这时候注意,医院需要书面记录告知对象和经过哦!
二、这些沟通方式都是合法的
不是只有白纸黑字的文件才有效!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下面这些途径都能作为医疗告知的证明:
你亲手签的同意书
(比如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
医生亲口告诉你时的录音录像
(住院期间床头谈话也别马虎听)
医院提供的诊疗手册或告知单
(别随手扔了那些打印的小纸条)
电子病历里的沟通记录
(现在很多医院会通过APP发送诊疗说明)
三、真实案例看法律怎么判
【案例1】张先生做痔疮手术前,医生只说“常见小手术”,没提可能损伤肛门功能。术后张先生出现大便失禁,法院判决医院赔偿15万元,因为“未充分告知医疗风险”。
【案例2】李阿姨做CT发现肺部结节,医院仅告知家属“需要复查”,没解释可能是癌变。半年后确诊肺癌晚期,法院认定医院“未尽到全面告知义务”,赔偿后续治疗费用。
四、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三步解决法
第一步:判断医生是否“说清楚”
问自己三个问题:
是否知道这个治疗到底要干啥?
医生有没有说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给的选择方案听得懂吗?
如果都没做到,可能涉及违法告知义务。
第二步:固定证据别慌张
马上做这几件事:
1. 要求医生补充说明并录音(手机就能录)
2. 仔细阅读同意书,不理解的条款当场划问号
3. 保留所有检查报告、缴费单据原件
第三步:合法渠道来维权
发现权益受损时,可以:
1. 向医院医务科投诉
2. 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3. 拨打12320卫生健康服务热线
最后的小提醒
下次就医时,不妨多问一句:“医生,这个治疗的替代方案有哪些?”“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记住,问清楚了再签字,这是法律给你的权利。
身体是自己的,了解医疗信息就像查看食品保质期一样重要。多一份知情,就少一份风险。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个“明明白白”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