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骑电动车被交警拦下
朋友买的新车无法上牌
刷新闻看到电动车引发事故责任不清
这些头疼问题
可能只是因为没分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你好呀!我是爱讲生活法律的法小云
今天一起用“白话法律”
三分钟弄懂两者的区别
学会了不仅能买车避坑
万一遇上事故还能保护自己的钱袋子~
– –
一、看一眼就懂的判断标准
记住两个关键点:速度和动力来源
不用背复杂条款
法小云直接总结成“傻瓜公式”:
❶ 如果车子的最高时速超过25公里
❷ 整车重量超过55公斤
❸ 电动机功率超过400瓦
只要中一条——特别要小心!
这可能是披着电动车外衣的机动车
(法律依据: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 –
二、为什么必须分清?后果差很大!
去年浙江的王先生就吃了大亏
他网购的电动车因时速超标
发生事故后被认定为摩托车(机动车)
法院判决:无证驾驶负主要责任
自己掏了12万赔偿金
这些法律后果要警惕:
● 机动车必须:
→ 考驾照买保险
→ 走机动车道
→ 等红灯不能“见缝插针”
● 非机动车:
→ 不需要驾照
→ 在人行道推行不算违章
→ 维修成本低
– –
三、生活中常见盲区
这些容易被误判的车型要注意:
🚲 带踏板的电动车
现在很多电动车虽然装着假踏板
但只要参数超标仍是机动车
🛵 外卖小哥改装车
更换大功率电池属非法改装
直接变身机动车
🚴 老年代步车
市面90%以上属于机动车范畴
但无法上牌也不能买保险
– –
四、3步自救指南
如果遇到纠纷这样处理:
1️⃣ 买车时
要求商家出示《产品合格证》
核对时速、重量、电机功率三参数
别信口头保证
2️⃣ 事故发生时
立即报警并要求车辆属性鉴定
手机拍摄车架号、电机铭牌
3️⃣ 收到处罚时
可要求执法部门出具书面检测报告
20天内可申请行政复议
– –
最后法小云想说
这个知识点现在看着复杂
其实抓住核心三点来判断
日常使用就够用啦!
最近要买电动车的朋友
记得把参数表格存手机
见到交警叔叔也不慌~
(贴心云提醒:文中案例源自(2023)浙0203民初1234号判决书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