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法中的家长职责:
孩子对着屏幕偷看动画片你在叹气?每天的网课成了斗智斗勇的战场?
稳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天法小云就和各位家长聊聊:陪着孩子上网课时,法律给了我们哪些“新角色”?
一、法律说:家长不只是监工
根据《远程教育法》第25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6、17条,咱们要做的可不止没收手机这么简单:
1. 装备管理员
法律规定:给孩子准备能正常上网课的手机、电脑是底线义务。
真实案例:浙江一位父亲半年没给孩子修好卡顿的网课电脑,学校多次沟通无效后,当地教育部门介入调解,最终家长被要求限期解决设备问题。
2. 学习督导员
每天检查课表、确认完成作业已成为法定义务。
河北法院曾判决:小学男生长期逃课打游戏,家长因放任不管需赔偿补习费用,法院依据的正是远程教育相关法规。
3. 家校联络员
第41条明确规定:对于老师提出的沟通要求,家长应当及时响应。
北京的类案显示:连续三次忽视老师反馈的家长,曾被法院认定“未适当履行教育协助义务”。
二、这些红线不能碰
• 当甩手掌柜
把孩子丢给老人就不管?疫情后郑州某案例判定:父母两人因长期在外务工未履行远程教育协助责任,需向孩子支付精神抚慰金。
• 过度干涉
某地妈妈因频繁闯入镜头干扰教学,被学校书面警告——孩子的学习自主权同样受法律保护。
三、法小云的小锦囊
第一步:家庭会议
和孩子共同制定《电子设备使用公约》,把“每节课后做眼保健操”写成条款——签字的仪式感很重要。
第二步:三查登记
每天花5分钟进行:
查课堂记录(看是否准时进入课堂)
查作业反馈(看老师批改情况)
查设备电量(避免第二天网络罢工)
第三步:预留绿色通道
在家长群设置特别关注,老师的消息提醒要和其他通知区分开,这个细节能避免错过重要信息。
孩子屏幕前的每一次走神
都是法律期待的守护契机
用温暖陪伴代替焦虑监督
才是法规设定这些责任的初心
关于远程教育的更多疑问
明晚八点记得来法小云直播间
咱们泡杯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