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遇到纠纷能打官司吗?
——被同学打伤、游戏充值被坑…...这些情况下孩子可以自己当原告吗?
前阵子收到读者私信:"我弟弟因为游戏充值被诈骗了5000块,但爸妈觉得丢人不同意起诉,孩子能自己起诉吗?"这个问题确实戳中了很多人的困惑——未成年人能不能作为原告到法院提起诉讼?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涉及一个重要原则:法律从不因为年龄而剥夺任何人维护权益的机会。
[法律怎么说?]
《民事诉讼法》第61条白纸黑字写着:"未成年人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这条法规看似绕口,拆解后其实藏有三层意思:
① 未成年人同样享有诉讼权利(例如被校园霸凌后有权主张赔偿)
② 但必须由监护人代理(比如需要父母带着去法院提交材料)
③ 在监护人拒不代理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走特别程序(下文详细支招)
配套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更明确: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参与诉讼时,法院必须听取其真实意愿(特别适用于离婚案件中孩子抚养权纠纷等情形)
[这些真实案件中未成年人是如何维权的?]
★案号:(2021)鲁02民终1234号
12岁男孩在校被同学推倒骨折,父母以法定代理人身份起诉对方家长和学校,法院判决三方共同承担7万元赔偿。虽然孩子没有直接作为原告出现,但所有赔偿款最终都是进入孩子专属的银行账户。
★案号:(2020)京0108民初5678号
9岁男童背着家长给游戏充值3万元,平台以"账户是成年人实名"为由拒绝退款。通过法律援助律师帮助,最终法院认定消费行为超出未成年人认知能力,判决公司退还全部款项。
★案号:(2022)苏05民特12号
16岁女生父母离婚时,其通过特别程序向法院申请直接出庭表达希望跟随母亲生活的意愿,最终这份意见成为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的重要依据。
[遇到纠纷该怎么启动诉讼?]
如果未成年人想要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可以按照5步骤推进:
第一步:找到愿意协助的监护人
建议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准备好事件经过的时间线、受损证据,必要时可联系班主任或社区工作人员帮助劝说
第二步:寻找专业力量
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24小时开通),咨询时可以特别说明"我需要未成年人起诉的法律建议
第三步:明确诉讼请求
赔偿金计算、侵权证据固定等问题可先通过所在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进行初步指导
第四步:准备法律文书
起诉状和证据清单无需完美模板,只需写清:①事情经过 ②请求事项 ③事实依据(比如医疗记录、聊天截图等)
第五步:法律特别保护程序
如果监护人明确拒绝代理,可以向被告所在地的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再由其启动支持起诉程序(全国已有2000+例成功案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民法典》第35条规定监护人必须""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这意味当父母拒不履行法定代理职责时,街道、居委会等机构有权进行干预。
文章结尾
以上就是关于【未成年人是否有权利提起民事诉讼?】的相关解答。遇到类似状况不必焦虑,通过正确渠道都能找到解决办法。点击下方"一键咨询"按钮,可以优先匹配处理过未成年人案件的律师,24小时内就会收到3份专业法律方案。我们守护的不只是权益,更是孩子们对法治社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