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鉴定依据哪些标准来进行?
——遇到问题别慌张,法小云带你看清关键点
开头故事:急诊室的“意外”
张阿姨因为腹痛去急诊,医生诊断为急性肠胃炎,但输液后病情反而加重,后来才发现是误诊了阑尾炎。
“明明是医生的问题,医院为什么不承认?”张阿姨气得睡不着觉,但她既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证明责任在院方。
其实,类似的困惑很常见。
今天法小云就和大家聊聊:当医疗过程“出岔子”,到底依据什么标准来判断是不是“事故”?普通人又该怎么维护权益?
医疗事故鉴定是怎样“判对错”的?
医疗事故鉴定就像一场“医学考试”——医生有没有遵守标准答案(诊疗规范)?考试过程中有没有漏题(漏诊误诊)?答案写错后有没有及时改卷(补救措施)?
这些“打分标准”主要来自以下法规:
1. 《民法典》第1218条、第1224条
医院有过错就要赔(比如乱开药、乱手术)
但如果医生按规范操作,患者自己隐瞒病史导致问题,医院可以不赔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章
医疗事故必须同时满足:
✓ 医生行为违规(比如没做检查就动手术)
✓ 患者身体受损(比如器官损伤)
✓ 违规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直接关系
3.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36条
鉴定人员必须有临床经验、专业技术
开会鉴定时至少3人,疑难案件需5人以上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司法解释
医院要自己证明“我没做错”,如果拿不出完整病历可能直接判赔
真实案例比条文更直观
案例1:一句提醒就能避免的事故
李先生在手术前告诉医生自己对头孢过敏,但护士仍然用了头孢输液,导致休克。
鉴定结论:护士违反药物禁忌规定,构成医疗事故。
案例2:医生不用“背锅”的情形
王奶奶偷偷停用降压药,导致术后脑出血,家属说是医生没提醒。
鉴定结论:医生术前已书面告知用药要求,家属签字确认,医院无责任。
三步行动指南:发生疑似事故怎么办?
第一步:抓紧保留证据
保留所有纸质病历(出院小结、医嘱单)
要求医院封存疑似错误的药品/器械
手机拍摄视频记录身体损伤情况(如术后伤口化脓)
第二步:先沟通,再投诉
3日内找医院医务科说明情况,记下接待人员姓名
15日内未得到回复,直接向当地卫健委申请调解
第三步:申请医疗损害鉴定(关键步骤)
1. 哪些机构能做?
有资质的医学会或司法鉴定所(比如“XX市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办公室”)
2. 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全部病历原件
检查报告单、缴费记录
现场陈述事发经过(建议提前写时间线)
3. 鉴定要花多少钱?
普通鉴定费约30005000元,由患者先垫付,最终由责任方承担
写在最后
医疗事故鉴定就像医生和患者的“共同体检”——既保护患者的生命权,也保障医生的合法执业权利。
如果看完文章的你正在经历类似困境:
别沉默!法小云建议立即这样做:
1. 点击下方【免费咨询】按钮,直接对接医疗纠纷专业律师
2. 发送病历照片给律师,1小时内获得初步分析
3. 律师会教你怎么收集关键证据,避开常见法律陷阱
我们平台已帮助17623名当事人成功维权,专业律师24小时在线,点击咨询即可获得针对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