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在网上买了一盒“特效药”,结果吃了浑身起疹子,吓得赶紧扔了盒子。他一边挠痒痒一边问:“这种卖假药的为啥没人管?”我一拍大腿——今天就聊聊“生产、销售劣药罪”那些事!毕竟谁都不想辛辛苦苦挣的钱,换了药却换来一身病。
一、什么是劣药?
举个例子更好理解:
感冒冲剂包装上写“每包含100毫克有效成分”,实际只有50毫克
用玉米淀粉冒充抗癌药的主原料
过了保质期5年的疫苗换个包装接着卖
这些都可能被认定为“劣药”。法律规定的更仔细些,主要看是否(1)有效成分不达标(2)被污染(3)未标注/更改有效期(4)未标明/更改产品批号(5)超过有效期(6)擅自添加其他成分。
二、抓重点!典型特征是这些
(生产环节)
1. 明知故犯型:
王老板的制药厂为降低成本,往眼药水里兑自来水。被抓后狡辩是“车间工人失误”,结果查账发现他专门买过廉价蒸馏水设备——这就是标准的“明知劣药仍生产”。
2. 偷工减料式:
某“网红减肥胶囊”号称含珍贵中药材,实际大部分是泻药粉,这类造假不仅加重肝肾负担,还可能致命。
(销售环节)
1. 知假卖假型:
张三从黑作坊低价买来“高端品牌保健品”,明知成分有问题仍挂在网店卖,最要命的是这类卖家常挂“祖传秘方”“无效退款”当诱饵。
2. 假装无辜型:
李四说自己是“帮朋友代卖”,借口不了解药品来源,但聊天记录显示他多次抱怨“客户反馈过敏太多”——这种假装不知情也没用。
三、墙上挂的法条长这样
依据《药品管理法》:
第98条详细列明劣药情形
第116条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劣药
《刑法》142条规定更重:
生产销售劣药造成严重危害的,处310年有期徒刑;后果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判无期。
举个近年案例:2021年某省查处一起“空心胶囊”案,药厂将过期抗生素装入新胶囊售卖,导致多人抗感染治疗失败。最终13人获刑,主犯被判12年。
四、老百姓该怎么保护自己?
送你三条生存指南:
1️⃣ 买药认准“身份证”
检查包装是否有“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别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红神药”
2️⃣ 发现异常别沉默
保留药品实物、交易记录、身体异常证明,立即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或药监局举报
3️⃣ 身体受伤快行动
及时就医固定证据,凭医院诊断报告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索赔
最后说句实在话:遇到低价促销的“特效药”,记住“疗效越神奇,风险越离奇”。与其赌运气,不如多看看法小云的普法文章~
如果看完文章还有疑问,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名专业律师在线等你。系统会根据具体情况,精准匹配熟悉医药领域纠纷的律师,帮您理清证据链、制定维权策略。法律问题虽然复杂,但找到对的人帮忙就不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