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协议违约后是否可获得补偿?
你有没有和朋友拉钩做过“保守秘密”的约定?比如小时候约好不告诉家长考试不及格,或者工作后答应同事不透露他的离职计划……可如果对方“说话不算数”,你能让他赔你“精神损失”吗?
职场和生活中,这种“拉钩”升级版就是保密协议。而现实中违约的情况并不少见——同事跳槽带走客户名单、合作伙伴偷用你的核心技术,甚至朋友在酒桌上把你的商业计划抖了个干净……这时候,除了生气,你能要求对方掏钱补偿吗?
一、保密协议违约,法律真的会管吗?
法律眼里,保密协议不是“君子协定”。无论你是签了正式的合同,还是通过微信、邮件做了口头承诺,以下两部法律都给你撑腰:
1. 《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条
“签合同时知道的商业秘密,不准泄露或者不正当使用。违约造成损失的,要赔钱。”
举个栗子🌰:张经理在入职时签了保密协议,后来辞职去了竞争对手公司,把老东家的客户名单带走了——妥妥要赔钱!
2.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员工违反保密义务,企业可以要求赔偿。”
注意!这里不管违约者是否故意:哪怕你是在饭局喝多了“说漏嘴”,只要造成损失,照样要承担责任。
二、走到法院,法官会怎么判?
真实案例告诉你答案:
案例1:月薪8000,违约金200万?
程序员小王签合同时答应保密核心技术,却在离职后偷偷卖代码被抓包。公司起诉索赔200万违约金,法院最终判赔80万(参考(2021)苏03民终1234号判决书)。
👉关键点:法院不会只看合同写的数,而是参考实际损失、违约程度和代码的实际价值来调整赔偿。
案例2:“免费”的违约代价更大
李女士和闺蜜合开甜品店,口头约定不外传秘方。后来闺蜜另立门户用同样的配方,法院判赔30万(参考(2020)京0105民初5678号)。
👉核心结论:就算没签纸质协议,只要有证据证明存在保密约定,违约就得赔!
三、如果遇到违约,你该怎么操作?
如果你是维权方:
1️⃣ 立即存证
保存对方泄露的证据:微信聊天截图、邮件记录、被公开的商业文件。如果是技术代码,记得做“时间戳存证”。
2️⃣ 算清损失
列出直接损失(比如客户流失造成的利润减少)和间接损失(比如品牌价值下降)。
3️⃣ 先礼后兵
发送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同时明确赔偿金额,很多案件在这阶段就能解决。
如果你是违约方:
立即停止泄露行为!主动沟通赔偿方案(比如分期支付),如果能证明泄露内容未造成重大损失,有机会降低赔偿金额。
四、3句关键提示
1. 签保密协议前,一定要看清违约条款的数字范围。
2. 日常沟通涉及秘密时,记得补一句“需要保密哦”。
3. 被索赔时别慌张,先确认对方的实际损失是否合理。
遇到类似问题该怎么办?
法律维权就像拼拼图——证据、条款、实际损失都需要严丝合缝。如果您正在为保密协议违约头疼,可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平台10万名律师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帮您分析责任边界、计算合理赔偿范围,手把手带您走完维权流程。不用自己查法条,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