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饭后和邻居王姐聊天,她突然掏出手机给我看某培训班的广告:"原价16800的课程现在只要5999!"眼里的兴奋劲儿还没退,又突然愁眉苦脸地说:"可上个月乐乐上的跳舞班突然关店了,现在退费都找不到人…
这大概是许多家长都有过的经历——当我们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时,培训班突然关门、老师资质造假、课程货不对板的情况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当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如何避开这些"隐形陷阱"。
——这些规定保护着您——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8条,家长有权要求培训机构出示办学许可证、教师资格证明等资料。就像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要看生产日期,给孩子选培训班也要看这些"保质证件"。
而按照《民法典》第577条,如果机构隐瞒重要事实(比如教师没有资格证),家长可以要求退费并要求赔偿损失。像是小李的真实案例:他给孩子报的英语班使用无证外教,法院最终判决机构退还全部学费,并额外赔偿5000元。
——五步避坑指南——
1. 证照检查两步走:登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查询备案信息,现场要求查看张贴的办学许可证原件(注意看有效期和教学范围)
2. 合同签订三注意:明确约定退费规则(比如10节课后可随时按比例退费)、点名要求授课教师的资质证书编号、手写补充条款要加盖公章
3. 缴费留痕有讲究:拒绝私人账户收款,坚持对公转账并备注"培训费",保存好电子发票和转账记录
4.重要证据常备份:用手机拍下机构墙上张贴的证照,定期录制教学现场视频(要拍到老师和孩子的教学互动)
5.出事维权四渠道:①跟机构负责人当面沟通并录音 ②向当地教育局投诉(遇到无证经营)③通过12315消费者热线维权 ④携带所有证据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
去年广州有位妈妈就凭着缴费记录、教室照片和教师简历,成功要回了3万元培训费,还获得了8000元额外赔偿。用她的话说:"咱们不惹事,但遇到事也不能怕事。
这段时间总在小区里看到新开的书法班、编程课广告,每次掏出手机拍广告时,我都会想起王姐的话:"以前觉得选机构是看环境看价格,现在才知道最要紧的是看证照。"希望下次再见到满脸期待的家长,我们可以相视一笑,手里都攥着沉甸甸的"放心凭证"。
如果此刻您正为培训机构的问题发愁,或是想了解如何收集有效证据,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与专业律师沟通。平台上有10万+持证律师在线,可信赖的专家会面对面解答您的问题,帮您和孩子的学习权益撑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