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在电视剧里看过这样的情节——主角离职时被老板按住签厚厚的保密协议,或是被前公司突然起诉说泄露了机密?
这种情节可不只是电视剧专属。现实中,不少职场新人甚至老员工都会遇到这类问题:签了协议后不小心说漏了嘴,会被要求赔钱吗?如果被公司抓到把柄,难道只能自己掏腰包?
▌法律怎么说?
这个问题核心要看两点:谁先违约的,以及协议怎么写的。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如果员工违反保密义务,公司可以要求赔偿。但法律也同时强调——如果公司没有按时给员工发放保密协议里承诺的经济补偿,员工是可以反过来拒绝履行保密义务的!
举个真实案例:
2021年浙江某科技公司起诉前员工泄露客户名单,要求赔偿20万。但法院发现,该公司虽然和员工签了保密协议,这三年里根本没支付过任何保密费。最终判决:员工不用赔钱!
(参考法条:《劳动合同法》第23条、第90条)
▌三种常见情况详解
⭐情况一:公司没给钱,你还泄密了
即使公司没给保密费,如果你真的泄露信息导致公司损失(比如客户被抢),还是要赔钱的,但金额可能打折。
⭐情况二:公司给了钱,你却没守住秘密
这时候不仅要原封不动退还公司给过的保密费,还会按协议约定追加赔偿。曾有设计师因此赔光两年工资!
⭐情况三:被动泄密怎么算?
比如被亲戚套话或者电脑被偷导致泄密,只要能证明自己尽到了谨慎义务,法院会减轻甚至免除责任。(参考《民法典》第500条)
▌遇到纠纷怎么办?4步保平安
①冷静三步走
马上停止所有可能泄露的行为
保存好现有的聊天记录、文件传输记录
别再和同事或第三方讨论相关信息
②证据比喊冤更重要
翻出当初签的协议,重点划出:
保密范围有没有包括你泄露的内容
公司是否真的支付过保密补偿金
③主动补救比被动挨打好
如果确实失误了,尽快书面说明情况
提出补救方案(比如协助追回资料)
别等律师函上门才后悔
④维权要找准时机
如果公司威胁高额赔偿又拿不出实际损失证据,记得:
谈判时要求对方提供损失明细
必要时要敢说"我们走法律程序吧
最近广州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判例:某员工跳槽时带走了客户名单,但法院发现这些客户本就是该员工自己开发的,最终判不用赔偿!可见法律也会保护合理权益~
如果你正在为泄密纠纷焦头烂额,或者担心签了协议会不会被坑,现在就可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我们合作的10万名律师中,有专门处理劳动纠纷的专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你分析协议条款、制定应对方案。不用担心费用高昂,30元就能获得针对性法律建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