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行)
看到钱包里的现金、房本上的名字时我们都知道这些是遗产,可如果遇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痛苦赔偿",老张家的三兄妹最近就为这事伤透了脑筋——去年大哥因交通事故去世,法院判决赔偿的8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究竟能不能当遗产分?
(空行)
一、法官办公室里藏着答案
咱们先翻开《民法典》看看法律怎么说。第1183条白纸黑字写着:"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但这条规定里有个关键点经常被忽略:必须是"被侵权人"主张权利。
(空行)
再来看看另一把钥匙:第1122条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问题来了——这抚慰金是给受害人用来减轻痛苦的?还是补偿给家属的?
(空行)
二、真实案例里有乾坤
(空行)
案例①:2020年杭州中院有个案子,小刘在工地事故中死亡。法院判赔的5万元精神抚慰金,最终判给年迈的父母继承。法官认为这笔钱本质是弥补家属精神创伤的。
(空行)
案例②:但2019年北京朝阳区法院有个截然不同的判决。王女士生前遭受医疗事故获得赔偿后去世,法院却认定已到她账户的抚慰金属于遗产,需参与法定继承分割。
(空行)
原来秘密藏在时间线上!如果赔偿金"生前已进个人账户",就可能作为遗产;若是"追讨在身故后",往往认定为家属专有赔偿。就像炒菜的时机决定味道,拿钱的时机会改变法律定性。
(空行)
三、手把手教你三步自查
(空行)
第一步:看赔付情况
已经打到受害人银行卡:继承范围
还没支付人已去世:家属专有
第二步:看判决内容
判决书明确写明"赔偿家属":直接归家属
只写着"赔偿受害人":可能进遗产池
第三步:特殊情形要警惕
若死者生前明确说留给某个家人(有书面证据),可能有争取空间
未成年人受害的抚慰金,要优先保障抚养人
(空行)
举个现实例子:如果你父亲的交通事故赔偿还在诉讼阶段他就离世了,这时候该赔给你们家属的钱就不会变成遗产,哥哥姐姐要平分可没法律依据。
(空行)
遇到这类财产迷雾别急着下结论,先翻出赔偿判决书,找到付款时间和归属主体这两个关键词,就能揭开大半谜团。实在理不清还可以找专业律师帮忙——有些案件里0.5%的时间点差异就能改变整笔钱的走向。
(空行)
如果您正在经历这样的法律困惑,点一点网页下方的「免费咨询」按钮,等待30秒就能对接专业律师。平台上执业十年以上的律师会给您针对性分析,帮您理清赔偿金流向,就像给纷乱的线团找到线头,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最靠谱。
(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