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用新闻场景引入,引发好奇)
大家一定听过这样的新闻:有人犯了罪被抓,家属突然拿出病历本大喊“他有精神病”!
这时候你可能会疑惑:精神病人犯法真的不用负责吗?精神病鉴定不会被拿来“背锅”吗?今天法小云就带你一探究竟。
(核心法律知识科普·法律规定篇)
我国《刑法》第18条白纸黑字写着:
1.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2.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注意三个关键词:
辨别能力——知不知道自己在犯罪
控制能力——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作案时段——犯案时是否处于发病期
(典型案例说明·情景代入)
【案1】张三患精神分裂症多年,某天突然持刀追砍路人,经鉴定案发时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最终不负刑事责任
【案2】李四确诊抑郁症,预谋三个月后盗窃银行,审讯时坦言“特意挑监控死角下手”,法院认定作案时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读者最关心的实操指南)
如果遇到家人涉案+精神病史的情况:
第一步:立即委托专业律师(别信“关系户”)
第二步:准备完整病历资料(诊断书+用药记录+住院证明)
第三步:申请司法精神鉴定(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阶段均可提出)
特别注意:各地有指定的司法鉴定机构,看守所门口发名片的“黄牛”千万别信!
(风险预警)
千万别耍小聪明!去年王五想用网购的假诊断书蒙混过关,结果因“伪造证据罪”被判刑3年,反而得不偿失。
(重点总结图)
精神病≠免罪金牌
完全失控→不担责
半清醒→可减刑
假装病→罪加身
(结尾服务引导)
如果您正面临类似法律困境,先深呼吸别慌张。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就能快速找到专业刑事律师。平台10万+律师24小时在线,我们承诺:咨询后不强制委托,先了解清楚法律规定再做决定!
(贴心小提醒)
发现内容有帮助的话,建议把本文转发到家庭群。让更多人知道遇到精神病相关的法律问题,正确的处理姿势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