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小故事
小明和朋友合伙开了家服装公司,最近因为发展方向不同,打算把公司一分为二。小明的合伙人提出“把公司拆成两个,大家各管一摊”,小明却犯愁:“这样合法吗?原来的客户要账找谁?员工还能留下来吗?”
你看,现实中许多老板和小明一样,想通过“企业分立”调整经营模式时,心里总悬着一堆问号。今天法小云和大家聊聊:企业像分蛋糕一样切开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酸甜苦辣”?
企业分立的三大法律效应
1. 债权债务的“接力赛”
拆分后的新公司要像接力跑一样“接棒”债务。比如原公司欠供应商50万,拆分成甲乙两个公司后,甲乙都要对这50万负责。但像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等具体约定,会影响究竟由谁“接棒”。
2. 股东责任的“分叉路口”
原本股东只需要对原公司负责,拆分后可能要对两个新公司同时担责。曾有个案例:公司拆解时没通知债权人,法院判决原股东仍需对新公司的债务承担补充责任。
3. 营业执照的“身份证更换”
新公司需要重新办理工商登记、资质许可。就连和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也要重新盖章,原本的商标专利用哪家公司名义续费,都需要提前协商清楚。
你可能会踩的三个雷区
雷区一:资产没数清楚就动手
某食品公司拆分时遗漏了冷库库存登记,后来两个新公司为价值20万元的冷冻原料打了整整三年官司。
雷区二:跳过法律流程图痛快
法律规定拆分必须提前30天通知债权人,有家企业偷偷操作后被银行告上法庭,导致分立行为被法院判定无效。
雷区三:合同就像打补丁
某工程公司分立时与客户签了“原合同继续有效”的补充协议,但没明确具体执行方,结果两家新公司互相推诿项目验收,最终赔偿客户30万元违约金。
法律条文小课堂
• 重要法律:《公司法》第175条规定,公司分立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连带清偿
• 《民法典》第551条明确债务人转移义务需经债权人同意
• 别忘了看《劳动合同法》第34条:企业分立不影响原有劳动合同效力
遇到问题时送你三把钥匙
钥匙① 企业体检别省钱
动手拆分前请专业机构做两件事:1.财务审计盘清家底 2.法律风险评估排查隐患
钥匙② 白纸黑字要周全
签分立协议时注意三点:哪个公司承接哪些合同、债务如何分配、员工劳动关系如何处理。建议给全体债权人发书面通知(可以用邮政挂号信留证据)
钥匙③ 工商窗口别犯懒
完成分立后30天内记得办妥四件事:1.原公司注销登记 2.新公司设立登记 3.银行账户变更 4.税务登记迁移
故事还没结束
去年某电商公司拆分时,把售后团队划给新公司却遗漏了系统权限交接,导致客户一个月联系不上客服。最终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其罚款5万元。你看,少一个步骤就可能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遇到麻烦怎么办?
如果你正在为企业分立头疼,点击下方蓝色【免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接单。我们会为您快速匹配熟悉公司法的律师,手把手教你怎么签协议、避风险,给企业拆解系上“安全带”。法律这条路,有人陪着走就不怕踩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