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身边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个“人情陷阱”——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纠结:亲友拜托你帮忙“走个后门”,该不该答应?帮了可能违法,不帮又怕伤了感情。别着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讲讲这里头的法律风险。
法律知识点
根据《刑法》第166条,有一种罪名叫“为亲友非法牟利罪”。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是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或者像国有控股公司这类单位里负责采购、销售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帮亲友赚钱,导致单位亏损超过10万元,就可能触犯刑法!
法小云划重点:
1. 身份要对号:必须是上述单位的管理人员或特定岗位人员
2. 行为要具体:比如高价买亲友产品、低价卖给亲友、把单位赚钱的业务转给亲友
3. 损失要达标:直接经济损失10万是起刑点,超过50万就算“重大损失”
真实案例敲黑板
2021年某国企采购部张经理,连续三年将公司设备采购订单转给表弟开的公司。表弟公司提供的设备不仅价格高出市场价15%,还多次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导致国企损失87万元。法院判决张经理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5万元,表弟公司退赔全部违法所得。
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
法小云给你支三招:
第一招:守住底线
当亲友提出“帮个小忙”时,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我是不是在利用工作职权?
- 这么做会不会让单位吃亏?
- 如果被发现,我能不能承担后果?
第二招:留痕自保
如果对方反复纠缠,你可以:
- 保存微信聊天记录(千万别删对话!)
- 用公司邮箱回复拒绝请求
- 向直属领导口头报备情况
第三招:补救措施
如果已经帮过忙但还没被发现:
- 立即停止违规行为
- 主动向单位纪检部门说明情况
- 及时退还不当得利
特别提醒
就算你没收亲友一分钱好处,只要单位因此遭受损失,照样可能构成犯罪!别以为“没收钱就没事”,法律看重的是行为后果。
以上就是关于“为亲友非法牟利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的详细解答。如果你正面临类似困扰,先深呼吸别着急,点击页面下方蓝色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你。系统会智能匹配熟悉经济犯罪领域的律师,无论是分析风险还是制定应对方案,都能给你实实在在的帮助。
法小云始终在这里,做你身边温暖又靠谱的法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