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其实和日常生活也有关的话题——国际仲裁员在裁决时,到底要遵循哪些法律原则呢?
想象一下,你和外国朋友合伙做生意,结果闹了矛盾,这时候既不能找中国法院,也不能找对方国家的法院,该怎么办?这时候国际仲裁就像个“国际老娘舅”,帮你们主持公道。不过这位“老娘舅”判案时,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哦!
一、三大黄金原则要记牢
1. 意思自治原则
就像结婚要你情我愿,仲裁也得双方自愿选择。比如《仲裁法》第16条就规定,仲裁协议必须写明选定的仲裁机构。举个真实案例:2020年某中德企业合同纠纷中,因为合同中明确写着“争议提交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最终仲裁员就依此受理了案件。
2. 公平合理原则
仲裁员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曾经有个中美技术转让纠纷,被申请人提出中方企业存在欺诈,仲裁员不仅审查了书面合同,还专门聘请技术专家验证操作记录,最终驳回了欺诈指控,这就是“兼听则明”的典型。
3. 国际惯例原则
好比全球通用的交通规则,仲裁员会参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等国际规范。比如2021年跨境电商退款纠纷中,仲裁员就援引了《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判定商家因未告知产品特殊使用限制需全额退款。
二、遇到国际纠纷怎么办?
第一步:翻合同!
赶紧找出当初签订的合同,重点看这两条:
- 有没有写明“争议提交XX仲裁机构”(比如国际商会仲裁院)
- 约定的仲裁地是哪里(这会直接影响适用法律)
第二步:保存证据链
聊天记录别删!邮件要归档!哪怕是微信里的一句“这批货下周到港”,都可能成为关键证据。曾经有位当事人把三年的WhatsApp记录整理成时间轴表格,最终成功证明对方拖延付款。
第三步:选对律师组合
国际仲裁往往需要“双律师配置”——既熟悉中国《仲裁法》的国内律师+精通国际仲裁程序的涉外律师。比如处理过伦敦海事仲裁的律师,往往更清楚如何应对英美法系的证据规则。
小云特别提醒
签涉外合同时,记得加上这句话:“本合同适用《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这个条款就像给合同装了“国际GPS”,万一出事能快速定位适用规则。
以上就是关于“国际仲裁员在裁决中遵循的主要法律原则是什么?”的解答。如果你正在为跨国合作头疼,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名律师在线待命,三分钟就能匹配到既懂国际规则又了解中国实际的专家。无论是合同条款审查还是证据收集指导,都能给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