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点“家庭味儿”的话题:如果家里有人立了遗嘱,父母还能分到遗产吗?
是不是只要立了遗嘱,父母就一定能拿到钱呢?
别急着下结论,先听我讲个真实的故事——
邻居王阿姨的儿子前几年因病去世,临走前留下一份遗嘱,把名下房子和存款全留给了妻子和孩子。王阿姨和老伴觉得委屈:“我们辛辛苦苦养大儿子,怎么一分钱都分不到?”
后来这事儿闹上法庭,结果却出乎意料……
到底怎么回事?咱们接着往下看!
---
法律小课堂:遗嘱≠父母“零继承”
先记住一个原则: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简单说就是,如果遗嘱合法有效,遗产分配得按遗嘱来,而不是直接按亲属关系分。
不过,法律也留了“特别保护”——《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一条规定:遗嘱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份额。
举个例子:如果父母年纪大、没有退休金或丧失劳动能力,即便遗嘱里没写他们,法院也可能判给他们一部分遗产。
但反过来,如果父母身体健康、有稳定收入,遗嘱又明确不给他们分配遗产,那他们可能真的分不到。
---
真实案例告诉你答案
案例1:遗嘱有效,父母未分到遗产
张先生生前立遗嘱,将所有财产留给女儿。张先生的父母虽年过七十,但每月有养老金和房租收入。法院认为父母不符合“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条件,最终按遗嘱执行。
案例2:法院判给父母部分遗产
李女士去世前将房产留给丈夫,但她的母亲患有重病,靠低保生活。法院认定母亲属于“特留份”保护对象,判决从房产中分出30%的份额给老人。
---
遇到类似问题,该怎么办?
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遗嘱继承的困扰,法小云教你三步走:
第一步:确认遗嘱是否有效
- 遗嘱必须符合法定形式(比如自书遗嘱要亲笔写、签名并写日期,代书遗嘱需两名见证人等)。
- 如果遗嘱是老人临终前口头立的,或者见证人有利益关系,可能被认定无效。
第二步:判断父母是否符合“特留份”条件
- 父母是否丧失劳动能力?(比如因病无法工作)
- 父母是否有其他生活来源?(比如退休金、存款、其他子女赡养)
第三步:协商或起诉
- 先尝试和家人沟通,协商分配方案。
- 如果协商不成,准备好证据(如父母的医疗证明、收入情况、遗嘱原件等),向法院提起诉讼。
---
法小云贴心提醒
遗嘱继承看似“白纸黑字说了算”,但法律对弱势群体有特殊保护。
如果父母真的需要依靠遗产生活,即便遗嘱没写他们,也要勇敢争取权益!
---
以上就是关于【遗嘱继承时,父母是否一定有遗产分配比例?】的相关回答。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立刻联系专业律师!
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帮手,一对一解答疑惑,助你轻松化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