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身边的法律小助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和每个人饭碗都息息相关的话题——食品安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点外卖吃出头发丝、超市买到过期牛奶、网购零食包装破损……遇到这些糟心事,除了生气,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举报?他们会受什么处罚?
别急!今天咱们就掀开《食品安全法》的帘子,看看法律给不良商家准备了哪些"紧箍咒"。
---
一、法律给商家戴上的"紧箍咒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九章的规定,监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时,会根据情况祭出这些"法宝":
1. 当头棒喝——警告
就像老师点名提醒开小差的同学,这是最轻的处罚。比如餐馆后厨卫生不达标但能立即改正,可能先收到《责令改正通知书》。
2. 钱包缩水——罚款
这可是最常见的处罚手段!根据第124条,卖过期食品最低罚5万,要是违法所得超过1万,最高能罚到货值金额30倍!(举个真实案例:2021年上海某超市因销售过期饼干,被罚了5.2万元)
3. 没收"作案工具"
不仅要没收问题食品,连生产设备、原料都可能被收走。去年杭州就有家黑作坊,制作劣质香肠的机器直接被依法没收。
4. 关门整顿——停业
严重违规的会被责令停产停业,比如火锅店反复使用地沟油,可能面临至少5天的停业整顿。
5. 摘牌大招——吊销许可证
就像吊销驾照一样,这是最严厉的处罚!某网红奶茶店因长期使用过期原料,最终被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彻底告别餐饮行业。
---
二、遇到问题食品怎么办?
第一步:保留证据别慌张
立即拍照录像,保留小票、外卖订单、问题食品原包装。某消费者曾用手机拍下奶茶里的蟑螂,这段视频成了维权关键证据。
第二步:多渠道举报
可以同时做这三件事:
- 现场拨打12315
- 在购物平台申请理赔
- 通过"全国12315平台"网站提交材料
第三步:主张赔偿权利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买到过期/变质食品,除了退货,还能要求价款10倍赔偿(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算)。2023年北京有位阿姨买到了38元的发霉坚果,最终获赔1000元。
---
三、商家也有申辩权
如果觉得处罚过重,可以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6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某食品厂就曾通过提供完整质检报告,成功将罚款从10万元降至2万元。
---
以上就是关于"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有哪些?"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买到问题食品、被恶意索赔等困扰,不用着急上火,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系统会智能匹配擅长食品安全案件的律师,无论是消费者维权还是商家应对调查,都能获得针对性指导哦!
(法小云温馨提示: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守护,发现违法行为请及时举报,但也要注意避免恶意投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