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具体表现及消费者应对策略
价格欺诈是商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商品或服务定价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有:虚假打折、模糊标价、低价诱惑后加价等。虚假广告或误导性宣传亦是常见手法。此类行为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面对价格欺诈,应积极应对并维权。首先,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购物前了解商品的市场价格,并留意商家的促销信息是否存在异常。其次,保留相关证据,如购物小票、宣传单页、照片等,以备维权之需。发现价格欺诈行为后,消费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 与商家协商和解;
2. 向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 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 根据与商家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 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同时,《价格法》也明确了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措施。
作为消费者,面对价格欺诈行为应勇敢维权,同时增强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