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的法律科普
一、背景介绍
在我国,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依据。然而,现实中仍存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对此,本文将简要介绍未签订劳动合同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二、法律后果
1. 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关系不明确。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可能导致双方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2. 用人单位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需承担法律责任。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 若长时间未签订劳动合同且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有权要求认定与用人单位存在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关系。同时,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警告、责令改正等行政处罚。
三、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形式和效力,强调了劳动合同的重要性。相关法条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总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