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普文章:犯罪嫌疑人因病取保候审后的风险分析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因病取保候审是一种常见的情况。然而,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法律监管,犯罪嫌疑人仍有可能面临被收押的风险。本文将简要分析这一法律风险,并列举相关法律条文。
一、取保候审不代表完全豁免风险
在我国刑法中,即使犯罪嫌疑人因身体疾病被取保候审,如果存在实际的犯罪证据和法律适用的情形,随时有可能重新收押。取保候审仅是暂时的法律措施,法院最终的判决决定其法律责任。
二、法律规定下的风险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因病取保候审后,若病情好转且符合收押条件,公安机关有权决定重新收押。此外,若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规定,也可能导致被撤销取保候审并收押。因此,即便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仍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三、相关法律条文列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违反规定,公安机关可以撤销取保候审决定并执行逮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即使因病暂时不适宜收押,公安机关仍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同时也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病情好转,公安机关有权决定重新收押。”
总结而言,犯罪嫌疑人因病取保候审后仍存在被收押的风险。因此,在此期间,犯罪嫌疑人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积极配合调查,以免加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