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专题
法驻云刑事辩护专题,涵盖法律援助、取保候审、无罪辩护、量刑减轻、刑事上诉等知识,提供刑事案件的专业辩护指南,帮助您了解刑事辩护流程,保障合法权益。
20000+篇专题内容
刑事辩护知识
刑事辩护
传播他人裸照行为如何定性及相应的刑罚是什么?
传播他人裸照行为如何定性及相应的刑罚是什么? ——法小云来给你划重点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聊一个有点严肃但又特别重要的话题:如果有人偷偷传播别人的裸照,这事儿到底犯不犯法?会坐牢吗? 先来个灵魂拷问:。 你有没有想过,随手转发一张照片可能会坐牢? 如果这张照片是别人的隐私,答案就是:真的会! --- ### 一、法律怎么说?重点法条划给你 咱们国家的法律对隐私保护可是非常严格的,传播裸照可能触犯以下“高压线”: 1. 《刑法》第364条——传播淫秽物品罪。 如果裸照被定义为“淫秽物品”,传播给很多人看(比如发到微信群、论坛),最高能判2年有期徒刑! *小贴士:哪怕没收钱,只要传播数量大、影响坏,照样可能坐牢。* 2. 《刑法》第246条——侮辱罪。 故意传播裸照来羞辱、贬低别人,受害人可以直接去法院告!情节严重的,最高判3年。 3. 《民法典》第1033条——隐私权保护。 未经同意传播他人私密照,属于侵犯隐私权,受害人可以要求删照片、赔钱、公开道歉! --- ### 二、真实案例:法律真的会出手! 案例1:微信群发前女友裸照,男子被判1年。 2021年,张某因分手报复,把前女友的裸照发到500人的老乡群。法院认定他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刑1年。 案例2:网红被造谣,传播者赔了8万元。 某网红被网友恶意P图伪造裸照传播,法院判决传播者侵犯名誉权,赔偿精神损失费8万元,并公开道歉。 --- ### 三、遇到这种事,你该怎么做? 第一步:冷静保存证据。 - 截图传播记录(带时间、账号名称) - 保存链接或原文件(别急着删除!) - 找公证处固定证据(防止对方抵赖) 第二步:立刻报警或起诉。 - 如果传播范围广、情节严重,直接打110报警。 - 想要求赔偿或删照片,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三步:保护自己的隐私。 - 联系平台删除内容(平台不配合可投诉至网信办) - 必要时更换账号、手机号,避免二次伤害。 --- ### 四、法小云的暖心提醒 隐私是每个人的“法律铠甲”,无论是谁,都无权扒开它!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千万别觉得丢脸或害怕。法律站在你这边,勇敢站出来,坏人一定会付出代价! --- 以上就是关于【传播他人裸照行为如何定性及相应的刑罚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解答。我们会为您匹配最合适的律师,一对一解决你的难题,守护你的权利! (法小云拍了拍你,并提醒:隐私无小事,法律有温度~)
刑事辩护 27人阅读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案底多久会自动消除?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过失犯罪案底?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有点“扎心”但很现实的话题——开车时不小心出了事故,留下的案底会跟着自己一辈子吗?有没有办法让它消失呢? 比如朋友小王去年开车追尾,被认定全责还赔了钱,现在找工作总担心公司查他的“黑历史”;邻居张叔年轻时醉驾被判刑,现在孩子考公务员,他怕自己的案底影响孩子政审……这些烦恼,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别慌!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搞懂:交通事故的案底到底能不能“自动消除”?该怎么处理?。 --- ### 一、先分清两种“案底”:违法记录 VS 犯罪记录 很多人以为“交通事故案底”都一样,其实法律上分得很清楚: 1. 一般违法记录。(比如闯红灯、超速、轻微剐蹭) -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 这类记录会保存在交警系统,但不会自动消除! - 比如罚款200元、扣3分,这类记录会跟着你的驾驶证档案走,一般保存5年。 2. 犯罪记录。(比如醉驾、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死亡) - 法律依据:《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 - 这类记录会进入公安的“犯罪人员信息库”,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案底”,且不会自动消除。! --- ### 二、案底能“洗白”吗?关键看这几点 #### 情况1:一般违法记录 - 保存时间。:通常5年(具体看违法严重程度) - 能缩短时间吗。? 可以!比如你按时交罚款、积极赔偿、参加交通安全学习,部分地区允许申请缩短记录保存期(需向交警部门申请)。 举个真实案例。: 2021年杭州的刘先生因超速被扣6分,他主动参加交通法规学习并做志愿者,最终交警将他的违法记录保存期从5年缩短到3年。 --- #### 情况2:犯罪记录(比如交通肇事罪) - 案底会消失吗。? 不会!但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封存”(也就是限制公开查询)。 - 封存条件。(《刑事诉讼法》第286条): 1. 犯罪时未满18周岁 2. 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刑罚已执行完毕且无新犯罪 举个真实案例。: 2019年,南京的李女士因过失撞伤行人被判刑1年(已刑满释放)。她通过律师申请犯罪记录封存,最终法院批准,她的案底不再对社会公开。 --- ###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手把手教你操作 #### 第一步:确认自己的“案底类型” - 查违法记录:去交警大队调取驾驶证档案 - 查犯罪记录:到户籍地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如果有案底会注明) #### 第二步:针对性处理 - 违法记录。: 1. 按时处理罚款,保留缴费凭证 2. 满5年后,记录自动消除 3. 想缩短时间?带着凭证去交警队申请! - 犯罪记录。: 1. 确保刑罚已执行完毕 2. 准备材料:判决书、刑满释放证明、社区表现证明 3. 向原审法院提交《犯罪记录封存申请书》 --- ### 四、法小云的小提醒 1. 轻微事故别私了!一定要报警并保留责任认定书,避免后续纠纷。 2. 如果被追究刑事责任,第一时间找律师!很多程序性问题普通人真的搞不定。 --- 以上就是关于【交通事故案底多久会自动消除?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过失犯罪案底?】的相关解答。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答疑,帮你快速匹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查案底、写申请,还是准备材料,律师都能手把手教你操作~ 法律问题不可怕,找对方法就能化解难题!咱们下期再见啦~
刑事辩护 157人阅读
刑事辩护
非法经营行为中从犯的最大刑期是多少?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有点紧张但很重要的话题:如果朋友喊你一起做生意,结果不小心成了非法经营的"帮工",最严重会判多久? 先讲个真实案例热热身。 去年有个小伙子小王,帮亲戚倒卖没缴税的香烟,结果被警察叔叔带走了。小王觉得自己只是帮忙搬货记账,但最后还是被判了一年半。很多人都会疑惑:明明不是主谋,为什么也要坐牢? 别急!法小云这就带大家翻开法律书 法律怎么说?。 咱们国家《刑法》第225条给非法经营罪划了红线:比如倒卖特许经营物品(烟草、食盐等)、非法放贷、哄抬物价等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都可能构成犯罪。 而《刑法》第27条专门说了从犯的事:在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比如帮忙跑腿、记账),属于从犯。法律对从犯特别"心软",规定应当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 重点来了!从犯最多判几年?。 主犯的最高刑期是15年有期徒刑,但作为从犯: 1. 如果主犯该判5年,从犯可能判3年 2. 如果主犯该判15年,从犯可能判7年半 3. 情节特别轻微的甚至可能免于坐牢 不过具体判多久要看三个关键: ① 参与了多少分成 ② 是否主动劝阻过违法行为 ③ 有没有帮忙毁灭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法小云给大家支三招: 1️⃣ 立即停止所有相关操作,哪怕只是帮忙转发广告 2️⃣ 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但千万别删改!) 3️⃣ 尽快找专业律师做"情节评估",重点说明: - 是否被胁迫参与 - 实际获得多少收益 - 有没有主动弥补损失 举个暖心例子。 2020年杭州某保健品传销案中,李女士虽然发展了下线,但因保留了她多次劝阻老板的聊天记录,最终法院认定她是从犯,判了缓刑。 最后的小提醒。 千万别觉得"只是帮个小忙"就掉以轻心,但也别因为害怕就逃跑藏匿。法律对真心悔过的人永远留着一扇窗~ 以上就是关于"非法经营行为中从犯的最大刑期是多少?"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面临类似困扰,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名在线律师会为你提供专业建议。系统会自动匹配最熟悉这类案件的律师,帮你梳理证据链、制定辩护策略,守护你的合法权益哦!
刑事辩护 144人阅读
刑事辩护
犯罪轻微取保候审后还会被判刑吗?
犯罪轻微取保候审后还会被判刑吗?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普法小助手法小云!今天咱们聊一个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如果因为轻微犯罪被取保候审了,之后还会被判刑吗? 先别急着紧张,咱们身边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人因为一时冲动打架、不小心拿了别人东西,或者做了其他情节较轻的违法事情,被公安机关带走后又取保回家。这时候大家心里难免打鼓:“取保了是不是就没事了?会不会还要坐牢?” 法律知识点来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者“社会危害性较小”等情形。简单来说,取保候审只是暂时不用被关押,但案件还在调查中,并不等于最终结果。 关键问题:取保后一定会判刑吗?。 不一定!最终是否判刑要看两个因素: 1. 证据是否充分。:如果调查后发现证据不足,或者行为不构成犯罪,可能会撤销案件。 2. 情节是否轻微。:比如盗窃金额很小、打架只造成轻微伤,且主动赔偿获得谅解的,可能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 举个真实案例: - 张三因在超市偷拿价值300元的商品被取保候审,后来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法院最终判了缓刑(不用坐牢)。 - 李四酒后与人冲突致对方轻微伤,取保后主动道歉并赔偿,检察院决定不起诉。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法小云教你四步走: 1. 配合调查,别逃避。:取保期间要随传随到,保持电话畅通,别让司法机关觉得你在“躲猫猫”。 2. 遵守规定,别犯错。:比如不能去特定场所、不能接触受害人,否则可能被取消取保哦! 3. 收集有利证据。:比如赔偿凭证、谅解书、证人证言等,证明你态度好、危害小。 4. 找专业律师帮忙。:律师能帮你分析案情,争取不起诉或从轻处罚,千万别自己瞎琢磨! 特别注意!。 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如果到期没收到进一步通知,记得主动联系办案机关问进展。 法小云划重点。 - 取保≠没事,但有机会争取好结果 - 态度和行动是关键,别躺平! - 每个案子情况不同,找律师分析最靠谱 以上就是关于“犯罪轻微取保候审后还会被判刑吗?”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律师!我们有10万专业律师在线,帮你快速匹配最合适的法律顾问,一对一解答你的困惑,手把手教你维护权益! 咱们下期见,别忘了,法律问题找法小云,心里有底不踩坑!
刑事辩护 77人阅读
刑事辩护
行贿100万判刑的可能性有多大?
行贿100万判刑的可能性有多大?"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看似遥远、实际可能藏在生活角落的问题:如果有人送了100万"好处费",到底会不会坐牢?会坐多久?电视剧里那些"送钱办事"的情节,在现实中会有什么后果呢? 先别急着说"这和我没关系",可能有人因为生意合作、子女入学、项目审批等事情动过类似念头。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法律在这件事上到底怎么"算账"。 法律怎么说?。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只要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送财物,就构成行贿罪。而第三百九十条明确规定,行贿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的可能判到无期徒刑。 那么问题来了:100万算"数额较大"还是"情节严重"呢? 根据司法解释,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就达到立案标准,100万属于"数额巨大"的范畴,对应的刑期通常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不过要注意,这里说的金额是指单次或累计金额哦。 现实中的例子。 案例一:某公司老板为拿工程,分三次给负责人送了共计108万,事后项目被查出质量问题。法院认定属于"情节严重",判了七年有期徒刑。 案例二:某家长为孩子升学行贿100万,事后主动自首并退回全部款项,最终被判三年(因有减轻处罚情节)。 如果已经做了怎么办?。 第一步:立即停止任何行贿行为,不要"越陷越深"。 第二步:保留所有证据(包括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物品凭证等),但注意不要擅自销毁或篡改。 第三步:尽快向纪委监委或司法机关说明情况。法律明确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四步:联系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律师能帮你梳理案情,判断是否存在自首、立功、退赃等从轻情节。 法小云提醒。 千万别相信"收钱的人不说就没事",现在大数据监管越来越严密,银行转账超过20万就会触发预警系统。更不要尝试用现金、虚拟货币等方式规避监管,这些都会成为加重处罚的情节。 与其提心吊胆地"走捷径",不如踏踏实实走正规渠道。如果发现有人索贿,记得用手机悄悄录音录像,这些都是保护自己的重要证据。 以上就是关于【行贿100万判刑的可能性有多大?】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您匹配专业律师,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案件,制定最优应对方案,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刑事辩护 44人阅读
刑事辩护
醉驾被判缓刑是否意味着已经是刑事犯罪?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很多人好奇的话题:饭局上喝嗨了开车被查,最后判了缓刑……这算不算人生从此背上“犯罪记录”? 先举个身边的例子吧 老张去年聚餐喝了三两白酒,觉得自己挺清醒,结果刚开出去两公里就被查了 最后法院判了三个月拘役,缓刑四个月 他现在整天发愁:孩子明年要考公务员,自己这个“案底”会不会耽误孩子? 别慌!咱们一点点来拆解这个问题 一、判了缓刑=犯罪吗?。 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是“先定罪量刑,暂缓执行”的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法院已经判定你构成犯罪了,但因为情节较轻,暂时不用蹲监狱 重点来了:醉驾属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危险驾驶罪” 只要血液酒精含量≥80mg/100ml就构成犯罪 不管最后判的是实刑还是缓刑,都是板上钉钉的刑事犯罪记录 二、类案对比更清楚。 案例1:小王醉驾(酒精值86mg)未造成事故,认罪态度好,被判拘役2个月缓刑3个月 案例2:老李醉驾追尾前车(酒精值192mg),被判拘役5个月立即执行 这说明即使判了缓刑,本质上都是刑事犯罪,区别只在处罚的执行方式 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1. 积极配合调查阶段。 • 现场配合吹气检测 • 抽血检测时要求全程录像 • 24小时内联系家属 2.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 • 立即委托专业律师 • 重点收集“未造成实际损害”的证据 • 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不起诉听证 3. 判决缓刑后要注意。 • 每月主动到司法所报到 • 离开居住地超7天需提前申请 • 参加不少于32小时的社区服务 4. 消除影响小贴士。 • 判决生效满5年可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但司法机关仍可查到记录) • 子女报考特殊岗位时,建议提前3年咨询专业律师 以上就是关于“醉驾被判缓刑是否意味着已经是刑事犯罪?”的相关回答 如果你也遇到类似困扰,别着急 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接单 三分钟内就能匹配到处理过300+同类案件的专家 手把手教你准备材料、制定应对方案 让专业的人帮你把影响降到最低!
刑事辩护 190人阅读
刑事辩护
缓刑多久开始执行?
缓刑多久开始执行?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很多人好奇的问题:法院判了缓刑之后,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执行呢? 先说说大家可能遇到的场景。 电视剧里经常出现“判三缓五”这种台词,听起来好像不用坐牢了?但现实中如果真被判了缓刑,很多人心里会打鼓:是今天判了明天就“执行”吗?还是说等几个月再开始? 别急,法小云这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 法律小课堂:缓刑执行的“时间点”。 根据《刑法》第七十三条,缓刑考验期的计算方式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判决确定之日”是关键!简单来说分两种情况: 1. 如果是一审判决后没人上诉。:判决生效的日期是收到判决书的第11天(因为法律规定上诉期是10天,过了没人上诉才算生效)。 2. 如果是二审判决。:那就是二审宣判当天直接生效。 举个实际案例帮大家理解: 2021年某地张三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张三没上诉,检察院也没抗诉。那么他的缓刑考验期就从一审判决生效的次日开始算,也就是第11天启动缓刑。 重点来了!缓刑期间该怎么做?。 1. 确认判决生效时间。:收到判决书后第一时间联系法院或律师,确认具体生效日期。 2. 及时报到。:判决生效后10天内,带着相关材料到居住地的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千万别超时!)。 3. 遵守规定。:按时参加学习、社区服务,手机保持畅通,未经批准不离开居住地。 法小云提醒。 曾经有个李四的案例:他以为缓刑就是“完全自由”,结果因为没按时报到,被警告三次后撤销缓刑收监。所以千万别把缓刑当儿戏! 遇到问题怎么办?。 如果对判决时间有疑问,或者不知道如何办理手续: ① 保存好判决书、身份证等材料 ② 直接拨打判决书上的法院联系电话 ③ 向居住地司法所咨询具体流程 最后的小总结。 缓刑考验期不是“判了就马上开始”,而是从判决生效那天起算。记住两个关键动作:确认生效时间+按时报到。,这是顺利度过缓刑期的第一步! 以上就是关于“缓刑多久开始执行?”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用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快速提问。我们平台有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情况推荐专业律师,一对一解答疑惑,手把手帮你处理法律难题~ (注:本文提到的法律条文均来自《刑法》,案例为简化改编,具体案件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刑事辩护 146人阅读
刑事辩护
缓刑是否从取保候审当日开始计算?
缓刑是否从取保候审当日开始计算?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普法小伙伴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多人容易混淆的法律问题:缓刑的考验期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算?是不是取保候审那一天就能“启动倒计时”?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从一个生活场景说起—— 电视剧里常看到,嫌疑人被“取保”后暂时回家,最后判了缓刑,这时候不少人会想:“既然人早就放出来了,缓刑时间是不是也能提前算上?” 哎,这误会可大啦! 法律知识点一:缓刑和取保候审根本不是一回事。 取保候审是审判前。的强制措施,属于“暂时让你回家等待审判”;而缓刑是判决生效后。的刑罚执行方式,是“判了刑但暂缓坐牢”。 两者的法律依据也不同: - 取保候审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针对的是“可能判处较轻刑罚,或社会危险性低”的嫌疑人。 - 缓刑则来自《刑法》第七十三条,前提是“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缓刑条件”。 法律知识点二:缓刑考验期从哪天起算?。 《刑法》第七十三条白纸黑字写着:“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判决确定之日”通俗说就是——判决生效那天! 比如你1月1日拿到判决书,对方没上诉,检察院也没抗诉,10天后判决生效,缓刑考验期就从1月11日开始算。 案例举个栗子:。 张某因交通肇事被取保候审半年,法院最终判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虽然张某取保期间已经在家,但缓刑考验期仍从判决生效次日开始计算,和之前的取保时间不重叠。。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1. 仔细看判决书。:生效日期会明确写在判决书末尾,别光看刑期数字,重点核对“自某年某月某日起计算”的表述。 2. 主动联系执行机关。:判决生效后,司法局或社区矫正机构会发放《执行通知书》,上面会写明考验期起止时间,收到后务必第一时间核对。 3. 保留所有法律文书。:取保候审决定书、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都要保存好,万一时间计算有误,这些就是关键证据。 4. 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发现缓刑起算日与取保时间重叠,或执行日期明显错误,立即向社区矫正机构反映,并联系律师申请纠正。 法小云贴心总结:。 取保候审是“中场休息”,缓刑考验期是“正式比赛”——两者虽然都让人暂时不用坐牢,但计时器可是分开启动的哦! 以上就是关于【缓刑是否从取保候审当日开始计算?】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顾问,一对一解答困惑,手把手教你维护权益。法律问题不慌张,专业支持就在你身边!
刑事辩护 73人阅读
刑事辩护
三年无犯罪记录政策是在哪一年被取消的?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找工作、考公职时经常被问到的"三年无犯罪记录证明",最近好多小伙伴都在问:"听说这个政策取消了?到底哪年取消的呀?" 先别急着翻日历,咱们从真实的生活场景说起。就像去年我的邻居小王,考事业单位时被要求开具"近三年无犯罪记录证明",结果发现根本开不出来——原来这个政策早在2019年底就退场啦! 法律知识小课堂 根据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正式废止了要求公民开具"三年内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做法。现在统一改为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不再限定时间范围。 这里涉及两个重要法规: 1.《刑事诉讼法》第286条:确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为公民出具证明文件 举个真实案例: 2021年杭州李某某求职时,公司要求提供"近五年无犯罪记录证明"。李某某根据新规只开具了无犯罪记录证明,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要求违法,支持了李某某的诉求。 遇到问题怎么办 第一步:正确申请证明 现在只需携带身份证到户籍地派出所,或通过"政务服务网"在线申请《无犯罪记录证明》,整个过程3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 第二步:应对特殊要求 如果用人单位仍要求"三年内"证明,可以这样做: 1. 出示2019年新规文件(保存这篇文章就能随时查看) 2. 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求助 3. 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 第三步: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是未成年人需要申请特殊岗位(如教育行业),记得提醒公安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出具封存说明。 贴心小提醒:遇到纠纷时记得保留招聘公告截图、沟通记录等证据,这些都是维权的重要依据哦~ 以上就是关于"三年无犯罪记录政策是在哪一年被取消的?"的相关回答。如果你在开具证明时遇到困难,或者被用人单位提出不合理要求,不用着急,点击页面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有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值班,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推荐最合适的法律顾问,一对一帮您解决实际问题。 法律问题就像生活中的小感冒,早发现早处理才不会变严重。法小云会一直在这里,做您身边的法律小卫士~
刑事辩护 154人阅读
刑事辩护
国家是在哪一年取消了三年内犯罪记录的政策?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实在的问题——"国家什么时候取消了三年内犯罪记录的政策?" 最近有位朋友偷偷问我:"小云啊,我之前听说坐过牢的人三年后就能消除案底,现在政策是不是取消了啊?" 这话可把我问住了,赶紧翻遍法律法规,发现事情和大家想的还真不一样呢! 先划重点:。 我国从未实行过"三年自动消除犯罪记录"的政策,自然也不存在"取消"的说法哦! 不过别急着关页面!接下来法小云会用大白话给大家掰扯清楚,特别是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更要看到最后~ --- ### 一、 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100条和《刑事诉讼法》第286条: 1. 犯罪记录终身留存。:只要被法院判定有罪,相关记录都会由公安机关长期保存 2.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相关记录应当依法封存 这里要特别注意两个词: - "封存"≠"消除"。:就像把文件锁进保险柜,非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查看 - "查询权限"。:司法机关办案、部分特殊岗位(如公务员、教师等)入职审查时仍可依法查询 --- ### 二、 为什么会有"三年消除"的误会? 法小云翻查资料时发现,这个说法可能来源于两种情形: 情形1:行政处罚记录。 比如治安拘留等违法记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确实会在一定年限后不再显示在普通证明中 情形2:企业自主规定。 有些用人单位自行设定"三年内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招聘条件,并非法律规定 --- ### 三、 真实案例告诉你影响 案例1:。 小王20岁时因打架被判刑1年,刑满释放三年后应聘快递员,公司要求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遭拒。法院认定企业做法合法,因为快递行业涉及公共安全,企业有权查询 案例2:。 未成年人小李因盗窃被判缓刑,成年后考取教师资格证时,教育局因其未封存犯罪记录拒绝申请。后经法院判决,教育局重新审核通过 --- ### 四、 遇到实际问题怎么办? 情况1:找工作被要求开证明。 - 普通岗位:可向公安机关申请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已封存的未成年人记录不会显示) - 特殊岗位:如实说明情况,必要时可出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 情况2:企业违规传播记录。 立即收集证据(如聊天记录、书面材料),向当地人社局投诉或向法院起诉侵犯隐私权 情况3:未成年人记录未封存。 准备判决书、身份证等材料,向原办案机关申请封存,必要时可申请检察机关监督 --- ### 五、 法小云暖心提醒 1. 派出所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全国统一格式,不要相信"花钱消除记录"的骗局 2. 考公务员、参军等特殊事项,请提前咨询招录单位具体要求 3. 遇到法律文书表述不清的情况,建议到司法局申请免费法律咨询 --- 以上就是关于"国家是在哪一年取消了三年内犯罪记录的政策?"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为类似问题发愁,先深呼吸放松心情——现在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平台有10万+持证律师在线答疑,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方案,手把手教你维护自身权益哦! 法小云悄悄话:人生没有橡皮擦,但法律会给你重新开始的机会~
刑事辩护 34人阅读
Loading comments...
刑事辩护
刑事辩护专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法驻云刑事辩护专题,涵盖法律援助、取保候审、无罪辩护、量刑减轻、刑事上诉等知识,提供刑事案件的专业辩护指南,帮助您了解刑事辩护流程,保障合法权益。
刑事辩护知识
传播他人裸照行为如何定性及相应的刑罚是什么?
传播他人裸照行为如何定性及相应的刑罚是什么?
传播他人裸照行为如何定性及相应的刑罚是什么? ——法小云来给你划重点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聊一个有点严肃但又特别重要的话题:如果有人偷偷传播别人的裸照,这事儿到底犯不犯法?会坐牢吗? 先来个灵魂拷问:。 你有没有想过,随手转发一张照片可能会坐牢? 如果这张照片是别人的隐私,答案就是:真的会! --- ### 一、法律怎么说?重点法条划给你 咱们国家的法律对隐私保护可是非常严格的,传播裸照可能触犯以下“高压线”: 1. 《刑法》第364条——传播淫秽物品罪。 如果裸照被定义为“淫秽物品”,传播给很多人看(比如发到微信群、论坛),最高能判2年有期徒刑! *小贴士:哪怕没收钱,只要传播数量大、影响坏,照样可能坐牢。* 2. 《刑法》第246条——侮辱罪。 故意传播裸照来羞辱、贬低别人,受害人可以直接去法院告!情节严重的,最高判3年。 3. 《民法典》第1033条——隐私权保护。 未经同意传播他人私密照,属于侵犯隐私权,受害人可以要求删照片、赔钱、公开道歉! --- ### 二、真实案例:法律真的会出手! 案例1:微信群发前女友裸照,男子被判1年。 2021年,张某因分手报复,把前女友的裸照发到500人的老乡群。法院认定他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判刑1年。 案例2:网红被造谣,传播者赔了8万元。 某网红被网友恶意P图伪造裸照传播,法院判决传播者侵犯名誉权,赔偿精神损失费8万元,并公开道歉。 --- ### 三、遇到这种事,你该怎么做? 第一步:冷静保存证据。 - 截图传播记录(带时间、账号名称) - 保存链接或原文件(别急着删除!) - 找公证处固定证据(防止对方抵赖) 第二步:立刻报警或起诉。 - 如果传播范围广、情节严重,直接打110报警。 - 想要求赔偿或删照片,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三步:保护自己的隐私。 - 联系平台删除内容(平台不配合可投诉至网信办) - 必要时更换账号、手机号,避免二次伤害。 --- ### 四、法小云的暖心提醒 隐私是每个人的“法律铠甲”,无论是谁,都无权扒开它!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困扰,千万别觉得丢脸或害怕。法律站在你这边,勇敢站出来,坏人一定会付出代价! --- 以上就是关于【传播他人裸照行为如何定性及相应的刑罚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解答。我们会为您匹配最合适的律师,一对一解决你的难题,守护你的权利! (法小云拍了拍你,并提醒:隐私无小事,法律有温度~)
刑事辩护27人阅读
交通事故案底多久会自动消除?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过失犯罪案底?
交通事故案底多久会自动消除?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过失犯罪案底?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有点“扎心”但很现实的话题——开车时不小心出了事故,留下的案底会跟着自己一辈子吗?有没有办法让它消失呢? 比如朋友小王去年开车追尾,被认定全责还赔了钱,现在找工作总担心公司查他的“黑历史”;邻居张叔年轻时醉驾被判刑,现在孩子考公务员,他怕自己的案底影响孩子政审……这些烦恼,可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别慌!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搞懂:交通事故的案底到底能不能“自动消除”?该怎么处理?。 --- ### 一、先分清两种“案底”:违法记录 VS 犯罪记录 很多人以为“交通事故案底”都一样,其实法律上分得很清楚: 1. 一般违法记录。(比如闯红灯、超速、轻微剐蹭) - 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 这类记录会保存在交警系统,但不会自动消除! - 比如罚款200元、扣3分,这类记录会跟着你的驾驶证档案走,一般保存5年。 2. 犯罪记录。(比如醉驾、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死亡) - 法律依据:《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 - 这类记录会进入公安的“犯罪人员信息库”,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案底”,且不会自动消除。! --- ### 二、案底能“洗白”吗?关键看这几点 #### 情况1:一般违法记录 - 保存时间。:通常5年(具体看违法严重程度) - 能缩短时间吗。? 可以!比如你按时交罚款、积极赔偿、参加交通安全学习,部分地区允许申请缩短记录保存期(需向交警部门申请)。 举个真实案例。: 2021年杭州的刘先生因超速被扣6分,他主动参加交通法规学习并做志愿者,最终交警将他的违法记录保存期从5年缩短到3年。 --- #### 情况2:犯罪记录(比如交通肇事罪) - 案底会消失吗。? 不会!但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封存”(也就是限制公开查询)。 - 封存条件。(《刑事诉讼法》第286条): 1. 犯罪时未满18周岁 2. 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刑罚已执行完毕且无新犯罪 举个真实案例。: 2019年,南京的李女士因过失撞伤行人被判刑1年(已刑满释放)。她通过律师申请犯罪记录封存,最终法院批准,她的案底不再对社会公开。 --- ###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手把手教你操作 #### 第一步:确认自己的“案底类型” - 查违法记录:去交警大队调取驾驶证档案 - 查犯罪记录:到户籍地派出所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如果有案底会注明) #### 第二步:针对性处理 - 违法记录。: 1. 按时处理罚款,保留缴费凭证 2. 满5年后,记录自动消除 3. 想缩短时间?带着凭证去交警队申请! - 犯罪记录。: 1. 确保刑罚已执行完毕 2. 准备材料:判决书、刑满释放证明、社区表现证明 3. 向原审法院提交《犯罪记录封存申请书》 --- ### 四、法小云的小提醒 1. 轻微事故别私了!一定要报警并保留责任认定书,避免后续纠纷。 2. 如果被追究刑事责任,第一时间找律师!很多程序性问题普通人真的搞不定。 --- 以上就是关于【交通事故案底多久会自动消除?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过失犯罪案底?】的相关解答。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答疑,帮你快速匹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查案底、写申请,还是准备材料,律师都能手把手教你操作~ 法律问题不可怕,找对方法就能化解难题!咱们下期再见啦~
刑事辩护157人阅读
非法经营行为中从犯的最大刑期是多少?
非法经营行为中从犯的最大刑期是多少?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有点紧张但很重要的话题:如果朋友喊你一起做生意,结果不小心成了非法经营的"帮工",最严重会判多久? 先讲个真实案例热热身。 去年有个小伙子小王,帮亲戚倒卖没缴税的香烟,结果被警察叔叔带走了。小王觉得自己只是帮忙搬货记账,但最后还是被判了一年半。很多人都会疑惑:明明不是主谋,为什么也要坐牢? 别急!法小云这就带大家翻开法律书 法律怎么说?。 咱们国家《刑法》第225条给非法经营罪划了红线:比如倒卖特许经营物品(烟草、食盐等)、非法放贷、哄抬物价等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都可能构成犯罪。 而《刑法》第27条专门说了从犯的事:在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比如帮忙跑腿、记账),属于从犯。法律对从犯特别"心软",规定应当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 重点来了!从犯最多判几年?。 主犯的最高刑期是15年有期徒刑,但作为从犯: 1. 如果主犯该判5年,从犯可能判3年 2. 如果主犯该判15年,从犯可能判7年半 3. 情节特别轻微的甚至可能免于坐牢 不过具体判多久要看三个关键: ① 参与了多少分成 ② 是否主动劝阻过违法行为 ③ 有没有帮忙毁灭证据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法小云给大家支三招: 1️⃣ 立即停止所有相关操作,哪怕只是帮忙转发广告 2️⃣ 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但千万别删改!) 3️⃣ 尽快找专业律师做"情节评估",重点说明: - 是否被胁迫参与 - 实际获得多少收益 - 有没有主动弥补损失 举个暖心例子。 2020年杭州某保健品传销案中,李女士虽然发展了下线,但因保留了她多次劝阻老板的聊天记录,最终法院认定她是从犯,判了缓刑。 最后的小提醒。 千万别觉得"只是帮个小忙"就掉以轻心,但也别因为害怕就逃跑藏匿。法律对真心悔过的人永远留着一扇窗~ 以上就是关于"非法经营行为中从犯的最大刑期是多少?"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面临类似困扰,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名在线律师会为你提供专业建议。系统会自动匹配最熟悉这类案件的律师,帮你梳理证据链、制定辩护策略,守护你的合法权益哦!
刑事辩护144人阅读
犯罪轻微取保候审后还会被判刑吗?
犯罪轻微取保候审后还会被判刑吗?
犯罪轻微取保候审后还会被判刑吗?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普法小助手法小云!今天咱们聊一个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如果因为轻微犯罪被取保候审了,之后还会被判刑吗? 先别急着紧张,咱们身边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人因为一时冲动打架、不小心拿了别人东西,或者做了其他情节较轻的违法事情,被公安机关带走后又取保回家。这时候大家心里难免打鼓:“取保了是不是就没事了?会不会还要坐牢?” 法律知识点来啦!。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或者“社会危害性较小”等情形。简单来说,取保候审只是暂时不用被关押,但案件还在调查中,并不等于最终结果。 关键问题:取保后一定会判刑吗?。 不一定!最终是否判刑要看两个因素: 1. 证据是否充分。:如果调查后发现证据不足,或者行为不构成犯罪,可能会撤销案件。 2. 情节是否轻微。:比如盗窃金额很小、打架只造成轻微伤,且主动赔偿获得谅解的,可能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 举个真实案例: - 张三因在超市偷拿价值300元的商品被取保候审,后来积极赔偿并取得谅解,法院最终判了缓刑(不用坐牢)。 - 李四酒后与人冲突致对方轻微伤,取保后主动道歉并赔偿,检察院决定不起诉。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法小云教你四步走: 1. 配合调查,别逃避。:取保期间要随传随到,保持电话畅通,别让司法机关觉得你在“躲猫猫”。 2. 遵守规定,别犯错。:比如不能去特定场所、不能接触受害人,否则可能被取消取保哦! 3. 收集有利证据。:比如赔偿凭证、谅解书、证人证言等,证明你态度好、危害小。 4. 找专业律师帮忙。:律师能帮你分析案情,争取不起诉或从轻处罚,千万别自己瞎琢磨! 特别注意!。 取保候审最长12个月,如果到期没收到进一步通知,记得主动联系办案机关问进展。 法小云划重点。 - 取保≠没事,但有机会争取好结果 - 态度和行动是关键,别躺平! - 每个案子情况不同,找律师分析最靠谱 以上就是关于“犯罪轻微取保候审后还会被判刑吗?”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律师!我们有10万专业律师在线,帮你快速匹配最合适的法律顾问,一对一解答你的困惑,手把手教你维护权益! 咱们下期见,别忘了,法律问题找法小云,心里有底不踩坑!
刑事辩护77人阅读
行贿100万判刑的可能性有多大?
行贿100万判刑的可能性有多大?
行贿100万判刑的可能性有多大?"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看似遥远、实际可能藏在生活角落的问题:如果有人送了100万"好处费",到底会不会坐牢?会坐多久?电视剧里那些"送钱办事"的情节,在现实中会有什么后果呢? 先别急着说"这和我没关系",可能有人因为生意合作、子女入学、项目审批等事情动过类似念头。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清楚,法律在这件事上到底怎么"算账"。 法律怎么说?。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只要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送财物,就构成行贿罪。而第三百九十条明确规定,行贿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特别严重的可能判到无期徒刑。 那么问题来了:100万算"数额较大"还是"情节严重"呢? 根据司法解释,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就达到立案标准,100万属于"数额巨大"的范畴,对应的刑期通常在五年以上十年以下。不过要注意,这里说的金额是指单次或累计金额哦。 现实中的例子。 案例一:某公司老板为拿工程,分三次给负责人送了共计108万,事后项目被查出质量问题。法院认定属于"情节严重",判了七年有期徒刑。 案例二:某家长为孩子升学行贿100万,事后主动自首并退回全部款项,最终被判三年(因有减轻处罚情节)。 如果已经做了怎么办?。 第一步:立即停止任何行贿行为,不要"越陷越深"。 第二步:保留所有证据(包括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物品凭证等),但注意不要擅自销毁或篡改。 第三步:尽快向纪委监委或司法机关说明情况。法律明确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第四步:联系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律师能帮你梳理案情,判断是否存在自首、立功、退赃等从轻情节。 法小云提醒。 千万别相信"收钱的人不说就没事",现在大数据监管越来越严密,银行转账超过20万就会触发预警系统。更不要尝试用现金、虚拟货币等方式规避监管,这些都会成为加重处罚的情节。 与其提心吊胆地"走捷径",不如踏踏实实走正规渠道。如果发现有人索贿,记得用手机悄悄录音录像,这些都是保护自己的重要证据。 以上就是关于【行贿100万判刑的可能性有多大?】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您匹配专业律师,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案件,制定最优应对方案,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刑事辩护44人阅读
醉驾被判缓刑是否意味着已经是刑事犯罪?
醉驾被判缓刑是否意味着已经是刑事犯罪?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很多人好奇的话题:饭局上喝嗨了开车被查,最后判了缓刑……这算不算人生从此背上“犯罪记录”? 先举个身边的例子吧 老张去年聚餐喝了三两白酒,觉得自己挺清醒,结果刚开出去两公里就被查了 最后法院判了三个月拘役,缓刑四个月 他现在整天发愁:孩子明年要考公务员,自己这个“案底”会不会耽误孩子? 别慌!咱们一点点来拆解这个问题 一、判了缓刑=犯罪吗?。 答案是肯定的! 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是“先定罪量刑,暂缓执行”的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法院已经判定你构成犯罪了,但因为情节较轻,暂时不用蹲监狱 重点来了:醉驾属于《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的“危险驾驶罪” 只要血液酒精含量≥80mg/100ml就构成犯罪 不管最后判的是实刑还是缓刑,都是板上钉钉的刑事犯罪记录 二、类案对比更清楚。 案例1:小王醉驾(酒精值86mg)未造成事故,认罪态度好,被判拘役2个月缓刑3个月 案例2:老李醉驾追尾前车(酒精值192mg),被判拘役5个月立即执行 这说明即使判了缓刑,本质上都是刑事犯罪,区别只在处罚的执行方式 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1. 积极配合调查阶段。 • 现场配合吹气检测 • 抽血检测时要求全程录像 • 24小时内联系家属 2.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 • 立即委托专业律师 • 重点收集“未造成实际损害”的证据 • 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不起诉听证 3. 判决缓刑后要注意。 • 每月主动到司法所报到 • 离开居住地超7天需提前申请 • 参加不少于32小时的社区服务 4. 消除影响小贴士。 • 判决生效满5年可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但司法机关仍可查到记录) • 子女报考特殊岗位时,建议提前3年咨询专业律师 以上就是关于“醉驾被判缓刑是否意味着已经是刑事犯罪?”的相关回答 如果你也遇到类似困扰,别着急 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接单 三分钟内就能匹配到处理过300+同类案件的专家 手把手教你准备材料、制定应对方案 让专业的人帮你把影响降到最低!
刑事辩护190人阅读
缓刑多久开始执行?
缓刑多久开始执行?
缓刑多久开始执行?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很多人好奇的问题:法院判了缓刑之后,到底什么时候才开始执行呢? 先说说大家可能遇到的场景。 电视剧里经常出现“判三缓五”这种台词,听起来好像不用坐牢了?但现实中如果真被判了缓刑,很多人心里会打鼓:是今天判了明天就“执行”吗?还是说等几个月再开始? 别急,法小云这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 法律小课堂:缓刑执行的“时间点”。 根据《刑法》第七十三条,缓刑考验期的计算方式是: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判决确定之日”是关键!简单来说分两种情况: 1. 如果是一审判决后没人上诉。:判决生效的日期是收到判决书的第11天(因为法律规定上诉期是10天,过了没人上诉才算生效)。 2. 如果是二审判决。:那就是二审宣判当天直接生效。 举个实际案例帮大家理解: 2021年某地张三因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张三没上诉,检察院也没抗诉。那么他的缓刑考验期就从一审判决生效的次日开始算,也就是第11天启动缓刑。 重点来了!缓刑期间该怎么做?。 1. 确认判决生效时间。:收到判决书后第一时间联系法院或律师,确认具体生效日期。 2. 及时报到。:判决生效后10天内,带着相关材料到居住地的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千万别超时!)。 3. 遵守规定。:按时参加学习、社区服务,手机保持畅通,未经批准不离开居住地。 法小云提醒。 曾经有个李四的案例:他以为缓刑就是“完全自由”,结果因为没按时报到,被警告三次后撤销缓刑收监。所以千万别把缓刑当儿戏! 遇到问题怎么办?。 如果对判决时间有疑问,或者不知道如何办理手续: ① 保存好判决书、身份证等材料 ② 直接拨打判决书上的法院联系电话 ③ 向居住地司法所咨询具体流程 最后的小总结。 缓刑考验期不是“判了就马上开始”,而是从判决生效那天起算。记住两个关键动作:确认生效时间+按时报到。,这是顺利度过缓刑期的第一步! 以上就是关于“缓刑多久开始执行?”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用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快速提问。我们平台有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情况推荐专业律师,一对一解答疑惑,手把手帮你处理法律难题~ (注:本文提到的法律条文均来自《刑法》,案例为简化改编,具体案件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刑事辩护146人阅读
缓刑是否从取保候审当日开始计算?
缓刑是否从取保候审当日开始计算?
缓刑是否从取保候审当日开始计算?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普法小伙伴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很多人容易混淆的法律问题:缓刑的考验期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算?是不是取保候审那一天就能“启动倒计时”?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从一个生活场景说起—— 电视剧里常看到,嫌疑人被“取保”后暂时回家,最后判了缓刑,这时候不少人会想:“既然人早就放出来了,缓刑时间是不是也能提前算上?” 哎,这误会可大啦! 法律知识点一:缓刑和取保候审根本不是一回事。 取保候审是审判前。的强制措施,属于“暂时让你回家等待审判”;而缓刑是判决生效后。的刑罚执行方式,是“判了刑但暂缓坐牢”。 两者的法律依据也不同: - 取保候审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针对的是“可能判处较轻刑罚,或社会危险性低”的嫌疑人。 - 缓刑则来自《刑法》第七十三条,前提是“被判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符合缓刑条件”。 法律知识点二:缓刑考验期从哪天起算?。 《刑法》第七十三条白纸黑字写着:“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判决确定之日”通俗说就是——判决生效那天! 比如你1月1日拿到判决书,对方没上诉,检察院也没抗诉,10天后判决生效,缓刑考验期就从1月11日开始算。 案例举个栗子:。 张某因交通肇事被取保候审半年,法院最终判其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虽然张某取保期间已经在家,但缓刑考验期仍从判决生效次日开始计算,和之前的取保时间不重叠。。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1. 仔细看判决书。:生效日期会明确写在判决书末尾,别光看刑期数字,重点核对“自某年某月某日起计算”的表述。 2. 主动联系执行机关。:判决生效后,司法局或社区矫正机构会发放《执行通知书》,上面会写明考验期起止时间,收到后务必第一时间核对。 3. 保留所有法律文书。:取保候审决定书、判决书、执行通知书都要保存好,万一时间计算有误,这些就是关键证据。 4. 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发现缓刑起算日与取保时间重叠,或执行日期明显错误,立即向社区矫正机构反映,并联系律师申请纠正。 法小云贴心总结:。 取保候审是“中场休息”,缓刑考验期是“正式比赛”——两者虽然都让人暂时不用坐牢,但计时器可是分开启动的哦! 以上就是关于【缓刑是否从取保候审当日开始计算?】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顾问,一对一解答困惑,手把手教你维护权益。法律问题不慌张,专业支持就在你身边!
刑事辩护73人阅读
三年无犯罪记录政策是在哪一年被取消的?
三年无犯罪记录政策是在哪一年被取消的?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找工作、考公职时经常被问到的"三年无犯罪记录证明",最近好多小伙伴都在问:"听说这个政策取消了?到底哪年取消的呀?" 先别急着翻日历,咱们从真实的生活场景说起。就像去年我的邻居小王,考事业单位时被要求开具"近三年无犯罪记录证明",结果发现根本开不出来——原来这个政策早在2019年底就退场啦! 法律知识小课堂 根据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犯罪记录查询工作规定》,正式废止了要求公民开具"三年内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做法。现在统一改为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不再限定时间范围。 这里涉及两个重要法规: 1.《刑事诉讼法》第286条:确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为公民出具证明文件 举个真实案例: 2021年杭州李某某求职时,公司要求提供"近五年无犯罪记录证明"。李某某根据新规只开具了无犯罪记录证明,最终法院判决公司要求违法,支持了李某某的诉求。 遇到问题怎么办 第一步:正确申请证明 现在只需携带身份证到户籍地派出所,或通过"政务服务网"在线申请《无犯罪记录证明》,整个过程3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 第二步:应对特殊要求 如果用人单位仍要求"三年内"证明,可以这样做: 1. 出示2019年新规文件(保存这篇文章就能随时查看) 2. 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求助 3. 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 第三步: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是未成年人需要申请特殊岗位(如教育行业),记得提醒公安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出具封存说明。 贴心小提醒:遇到纠纷时记得保留招聘公告截图、沟通记录等证据,这些都是维权的重要依据哦~ 以上就是关于"三年无犯罪记录政策是在哪一年被取消的?"的相关回答。如果你在开具证明时遇到困难,或者被用人单位提出不合理要求,不用着急,点击页面下方的在线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有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值班,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推荐最合适的法律顾问,一对一帮您解决实际问题。 法律问题就像生活中的小感冒,早发现早处理才不会变严重。法小云会一直在这里,做您身边的法律小卫士~
刑事辩护154人阅读
国家是在哪一年取消了三年内犯罪记录的政策?
国家是在哪一年取消了三年内犯罪记录的政策?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实在的问题——"国家什么时候取消了三年内犯罪记录的政策?" 最近有位朋友偷偷问我:"小云啊,我之前听说坐过牢的人三年后就能消除案底,现在政策是不是取消了啊?" 这话可把我问住了,赶紧翻遍法律法规,发现事情和大家想的还真不一样呢! 先划重点:。 我国从未实行过"三年自动消除犯罪记录"的政策,自然也不存在"取消"的说法哦! 不过别急着关页面!接下来法小云会用大白话给大家掰扯清楚,特别是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朋友,更要看到最后~ --- ### 一、 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100条和《刑事诉讼法》第286条: 1. 犯罪记录终身留存。:只要被法院判定有罪,相关记录都会由公安机关长期保存 2. 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相关记录应当依法封存 这里要特别注意两个词: - "封存"≠"消除"。:就像把文件锁进保险柜,非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查看 - "查询权限"。:司法机关办案、部分特殊岗位(如公务员、教师等)入职审查时仍可依法查询 --- ### 二、 为什么会有"三年消除"的误会? 法小云翻查资料时发现,这个说法可能来源于两种情形: 情形1:行政处罚记录。 比如治安拘留等违法记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确实会在一定年限后不再显示在普通证明中 情形2:企业自主规定。 有些用人单位自行设定"三年内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招聘条件,并非法律规定 --- ### 三、 真实案例告诉你影响 案例1:。 小王20岁时因打架被判刑1年,刑满释放三年后应聘快递员,公司要求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遭拒。法院认定企业做法合法,因为快递行业涉及公共安全,企业有权查询 案例2:。 未成年人小李因盗窃被判缓刑,成年后考取教师资格证时,教育局因其未封存犯罪记录拒绝申请。后经法院判决,教育局重新审核通过 --- ### 四、 遇到实际问题怎么办? 情况1:找工作被要求开证明。 - 普通岗位:可向公安机关申请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已封存的未成年人记录不会显示) - 特殊岗位:如实说明情况,必要时可出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 情况2:企业违规传播记录。 立即收集证据(如聊天记录、书面材料),向当地人社局投诉或向法院起诉侵犯隐私权 情况3:未成年人记录未封存。 准备判决书、身份证等材料,向原办案机关申请封存,必要时可申请检察机关监督 --- ### 五、 法小云暖心提醒 1. 派出所开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全国统一格式,不要相信"花钱消除记录"的骗局 2. 考公务员、参军等特殊事项,请提前咨询招录单位具体要求 3. 遇到法律文书表述不清的情况,建议到司法局申请免费法律咨询 --- 以上就是关于"国家是在哪一年取消了三年内犯罪记录的政策?"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为类似问题发愁,先深呼吸放松心情——现在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平台有10万+持证律师在线答疑,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方案,手把手教你维护自身权益哦! 法小云悄悄话:人生没有橡皮擦,但法律会给你重新开始的机会~
刑事辩护34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