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去世,共同房产如何分割继承?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当夫妻一方去世,其共同财产的继承问题需依照《民法典》相关规定进行分割与继承。以下是关于此问题的法律科普。
一、共同房产的认定
首先,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房产,无论登记在谁的名下,通常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这意味着,一旦夫妻中的一方去世,其共同房产便成为遗产。
二、房产继承的分割原则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条的规定,遗产应当先按照有效遗嘱进行分配。若无遗嘱或遗嘱无效时,则按照法定继承规则进行。对于夫妻共同房产,应先分割出属于去世一方的部分,这部分作为遗产进行继承。通常,在世的一方配偶可先取得一半的房产所有权。剩余部分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父母等法定继承人按照法定比例继承。
三、继承的具体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涉及房产继承时还需考虑房屋登记的重要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房地产权利人的变更须在房产管理部门登记,才算真正完成遗产的继承。因此,所有继承人需要共同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更名手续。若继承人之间对遗产分配有异议,可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后,再行办理相关手续。
总之,在夫妻一方去世后共同房产的分割与继承问题上,应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定义、继承分割的原则及具体操作流程。在实际操作中还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遗产继承过程中如有法律疑问或争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法律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