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的定义及其构成条件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累犯是指那些因犯罪被判处刑罚后,再次犯罪的人。对于累犯,法律通常会加重处罚,以示惩戒和预防未来可能的再次犯罪。累犯的构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历史
犯罪分子需要有前科犯罪记录,即已被判处过有期徒刑或者其它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未成年的犯罪记录,是否计入累犯的计算,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时间条件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一定期限内再次犯罪。这个时间条件通常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对于具体时间限制,我国刑法有明确规定。
三、主观恶性
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恶性倾向,这是指犯罪分子再次犯罪时仍然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表现出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和对法律的蔑视。这一条件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却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此条规定明确了累犯的时间条件和部分构成要件的定性要求。同时,《刑法》第六十二条对累犯的从重处罚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累犯,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从重处罚,以示法律的严格和公正。
总之,累犯是我国法律严厉打击的对象之一,其定义和构成条件对于法律的正确实施至关重要。了解这些法律常识,有助于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社会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