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未遂与不能犯的法律定义及判定标准
一、犯罪未遂的法律定义及判定标准
犯罪未遂,指的是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形态。也就是说,犯罪分子已经主动向犯罪目标接近,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判定犯罪未遂的关键在于区分“意志以外的原因”与“自动放弃”。例如,《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二、不能犯的法律定义及判定标准
不能犯,指的是由于某种原因,犯罪行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犯罪结果。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犯罪行为不可能完成;二是由于主观认识错误,导致犯罪行为无法实现预期效果。不能犯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不能犯的行为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具有危害性,而犯罪未遂则是已经具有危害性的行为由于意外原因而未能完成。例如,《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而对于不能犯的认定,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其行为是否构成危害。
三、法律条文列举
1. 《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 《刑法》第二十四条: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实际法律实践中,犯罪未遂与不能犯的判定需要结合具体案情,由司法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量。公众应遵守法律法规,远离犯罪行为,共同营造和谐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