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交通法规的日益严格,醉驾行为受到严厉打击。当驾驶者因醉驾被取保候审后,仍有可能面临后续的处罚。
一、醉驾取保候审不代表案件终结。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临时措施,并不代表案件本身的终结。被取保候审的驾驶者仍需配合司法机关完成后续的调查和审判。
二、醉驾行为依法应受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应依法处罚。即便驾驶者已被取保候审,仍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可能的后续处罚措施包括拘留和罚款等。根据醉驾情节轻重,驾驶者可能被判处实刑拘留、缓刑或罚款等处罚。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规定了对醉驾行为的行政处罚,如吊销驾驶证等。
具体法律依据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醉驾取保候审后,驾驶者仍需关注案件的进展并准备应对可能的后续处罚。遵守法律,远离酒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