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追犯罪题材电视剧时都有过一个疑问:坏人坐牢出来后又犯事,真的会被判得更狠吗?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现实版"二进宫"的问题——那些有过坐牢经历的人再犯罪,到底会不会被"特殊照顾"?
一、法律里的"前科备忘录
我国《刑法》第六十五条有个特别条款,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这个规定说简单点就是:
1. 上次犯的是重罪(比如判了五年以上)
2. 出狱五年内再犯应判刑的新罪
符合这两条就会被认定是累犯
举个真实案例:
张三2015年因抢劫罪坐了6年牢,2021年出狱。2023年又参与团伙盗窃,这次主审法官就翻出他上次的犯罪记录,最后在判刑时比初次盗窃的人多加了一年半刑期。
二、三种最容易被加码的情况
虽然法律上统一叫"累犯",但实际有三种不同"套餐":
1. 过劳肥型累犯
不管上次犯的什么罪,只要符合"重罪+五年内再犯"的条件,就直接触发法律从重机制。
2. 职业选手型累犯
重点关照涉毒、涉黑、危害国家安全这些特定领域。根据《刑法》第六十六条,这类人刑满释放后任何时候再犯同类罪行,都算累犯。
3. 跨服玩家型累犯
针对在外国犯过事的中国人。如果回国后五年内又犯罪,照样适用累犯规定。
三、遇到这种坑该怎么办?
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类似情况,记住这三个救命锦囊:
1. 主动提交"痛改前非"证据
疫情期间做过志愿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收集所有能证明改过自新的材料。济南某案件被告人就凭近三年的献血记录,成功避免被认定为累犯。
2. 掐准"五年之痒"时间线
法律规定的是刑罚执行完毕起算五年。假设2018年6月1日刑满释放,2023年6月2日再犯新罪就不构成累犯。时间计算要以小时为单位核对。
3. 必要时刻请专业人士
刑事律师可以通过文书检索,找到相似案件的判决规律。比如某个省份对涉税累犯普遍加刑30%,但涉赌类可能只加10%。
最后提醒大家:法律这座天平,既会给真心悔改的人留出路,也会给屡教不改者加重码。走出高墙后的人生方向盘,终究掌握在自己手里。
(本文中的案例均取自公开裁判文书中的改编事例,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