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作为原告提起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82人阅读
导读: 本文详细解释了未成年人如何在法律框架内作为原告参与诉讼,特别是在涉及校园伤害、游戏打赏等案件时,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的角色和具体操作步骤。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供了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维权的实用指南。

今天有没有刷到这个新闻——

一个12岁孩子被同学弄坏了自己省吃俭用买的限量版球鞋,父母想帮孩子打官司却担心“孩子能当原告吗?”

类似的情况可不少见:孩子被欺负、游戏装备被强卖、网络打赏遭遇天价退款……

这些涉及孩子权益的事,原来真的能让未成年人自己当原告!

不过这里头的门道,法小云今天就展开讲讲。

一、“没成年也能上法庭?”

《民法典》19条说得很清楚: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比如接受亲友红包这些不会吃亏的事,孩子们自己就能决定;但如果要起诉别人赔偿球鞋被损坏这种复杂情况,就需要家长上阵了。

二、法庭上的“代练模式”

《民事诉讼法》57条特别设置了“法定代理人”: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简单来说,未成年人要起诉的话,实际操作就像开家长会——父母以孩子名义提交诉状、出庭发言,所有手续都是家长操办,但官司的输赢结果直接影响孩子。

三、现实中的两场官司

1. 熊孩子打赏主播案

2021年杭州有个案例:14岁男孩偷偷用家长手机给主播刷了3万多元礼物。法院根据《民法典》145条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相关规定,判决主播平台退还80%款项,孩子的爸爸作为法定代理人全程参与诉讼流程。

2. 校园跑步摔伤案

2023年安徽某中学的11岁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家长作为代理人起诉学校未尽到保护责任。法官依据《民法典》1199条的校园伤害条款,结合监控证据判决学校承担70%责任,赔偿了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

四、遇到问题这样操作

第一步:和孩子核对细节

记录事情发生时间、地点、相关凭证(比如被损坏物品的购买记录、医疗单据或聊天记录),别急着批评孩子,完整的证据链更重要。

第二步:给监护人“解锁权限”

父母双方要准备好身份证、出生证明(证明监护关系),如果是离异家庭,需要确定具有法定监护权的一方出面。

第三步:法院窗口这样做

准备好:孩子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起诉状+证据材料

特别注意:起诉状必须写明“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信息,在“原告”位置填孩子的名字,并在文书最后附监护人签名。

五、特殊情况怎么办?

如果家长不愿意帮孩子维权(比如父母就是侵权方),别担心!

《民事诉讼法》15条明确: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起诉”

这时候可以联系当地妇联、共青团组织或者检察机关寻求帮助。

写完这篇普法贴士,突然想到小时候和小伙伴抢玩具的经历,要是那会儿有家长这样较真维权,可能小伙伴们会更懂得尊重彼此的物品呢!下次看到自家孩子受委屈,记得这些法律后盾可都在你们身后哦~

遇到法律问题,马上免费在线咨询,3分钟极速回答
输入您的法律问题,一次提问多位律师解答
马上提问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法律咨询
提问
未成年人作为原告提起民事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82人阅读
导读: 本文详细解释了未成年人如何在法律框架内作为原告参与诉讼,特别是在涉及校园伤害、游戏打赏等案件时,父母作为法定代理人的角色和具体操作步骤。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供了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维权的实用指南。

今天有没有刷到这个新闻——

一个12岁孩子被同学弄坏了自己省吃俭用买的限量版球鞋,父母想帮孩子打官司却担心“孩子能当原告吗?”

类似的情况可不少见:孩子被欺负、游戏装备被强卖、网络打赏遭遇天价退款……

这些涉及孩子权益的事,原来真的能让未成年人自己当原告!

不过这里头的门道,法小云今天就展开讲讲。

一、“没成年也能上法庭?”

《民法典》19条说得很清楚: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比如接受亲友红包这些不会吃亏的事,孩子们自己就能决定;但如果要起诉别人赔偿球鞋被损坏这种复杂情况,就需要家长上阵了。

二、法庭上的“代练模式”

《民事诉讼法》57条特别设置了“法定代理人”:

“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

简单来说,未成年人要起诉的话,实际操作就像开家长会——父母以孩子名义提交诉状、出庭发言,所有手续都是家长操办,但官司的输赢结果直接影响孩子。

三、现实中的两场官司

1. 熊孩子打赏主播案

2021年杭州有个案例:14岁男孩偷偷用家长手机给主播刷了3万多元礼物。法院根据《民法典》145条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相关规定,判决主播平台退还80%款项,孩子的爸爸作为法定代理人全程参与诉讼流程。

2. 校园跑步摔伤案

2023年安徽某中学的11岁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家长作为代理人起诉学校未尽到保护责任。法官依据《民法典》1199条的校园伤害条款,结合监控证据判决学校承担70%责任,赔偿了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

四、遇到问题这样操作

第一步:和孩子核对细节

记录事情发生时间、地点、相关凭证(比如被损坏物品的购买记录、医疗单据或聊天记录),别急着批评孩子,完整的证据链更重要。

第二步:给监护人“解锁权限”

父母双方要准备好身份证、出生证明(证明监护关系),如果是离异家庭,需要确定具有法定监护权的一方出面。

第三步:法院窗口这样做

准备好:孩子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起诉状+证据材料

特别注意:起诉状必须写明“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信息,在“原告”位置填孩子的名字,并在文书最后附监护人签名。

五、特殊情况怎么办?

如果家长不愿意帮孩子维权(比如父母就是侵权方),别担心!

《民事诉讼法》15条明确: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起诉”

这时候可以联系当地妇联、共青团组织或者检察机关寻求帮助。

写完这篇普法贴士,突然想到小时候和小伙伴抢玩具的经历,要是那会儿有家长这样较真维权,可能小伙伴们会更懂得尊重彼此的物品呢!下次看到自家孩子受委屈,记得这些法律后盾可都在你们身后哦~

在线咨询
最快10秒应答
真实认证.海量律师.专业解答
接入律师
“平台精选本地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更多知识产权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