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夜话:警察找谈话,普通人的五个必知细节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朋友聚会到深夜,走在回家路上突然遇到警察上前检查身份证,然后问:“同志,我们在调查案件,麻烦您再留下配合几句询问。”
这时候你可能会困惑:“这是在继续盘问还是传唤?我可以拒绝吗?要跟着去派出所吗?”
今天我们就用三个案例、三组问答,说清这两个法律动作的边界。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你就知道什么时候该配合,什么时候该警惕。
一、现场揭秘:继续盘问和传唤的四大差异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二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我们日常遇见的警务动作中,最常引起误会的两种情形就是:
场景A·继续盘问
适用情形:被当场发现正在实施违法行为
典型特征:
1. 警察穿制服当场表明身份
2. 在现场或附近持续询问但不超过24小时
3. 需当场填写《继续盘问登记表》
场景B·传唤
适用情形:有证据指向某人可能涉案
典型特征:
1. 重点案件才使用的调查手段
2. 必须出示盖公章的《传唤证》
3. 需在笔录中写明传唤起止时间
二、法院判决的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1(2021鲁03行终字第XX号)
张先生骑电动车闯红灯被执勤交警拦下,民警要求其到岗亭接受问询2小时。法院判决认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因当事人系当场被发现违法行为,适用继续盘问合法。
案例2(2019苏05刑终XX号)
超市被盗后,警方未持传唤证直接将店员李某带至派出所问询8小时。法院认为警方违反法定程序,因该案不适用紧急传唤应当提前开具书面文书,最终相关证据被排除。
三、五个自保锦囊
当遇到执法人员要求配合时,记住这个行动指南:
1. 证件环节
▪ 主动要求查验警察证,注意核对警号
▪ 查看执法记录仪是否开启(自2021年起全国强制执行)
2. 文书确认
▶ 继续盘问:要求当场填写登记表并签字确认
▶ 传唤:必须见到印有公安局公章的正规文书
3. 实质性核对
▪ 是否有具体案由(如“调查XX路斗殴案件”)
▪ 现场录像时可用手机侧录(但不可阻挠执法)
4. 告知亲友
▶ 可要求:“我现在需要给家人发条定位短信”
▶ 可用方言告知具体方位(既不违规又传递信息)
5. 时限监督
▷ 继续盘问最长24小时(特殊情况48小时)
▷ 传唤一般不超过12小时,重大复杂案件24小时
四、关键时间点怎么计算?
假设周五晚21点开始接受询问:
▪ 继续盘问到周六21点必须结束
⚠ 此处注意:如期间移交拘留,须在48小时内办完流程
遇到询问时间拖延,可以使用这样的文明话术:“警察同志,我想确认下现在属于继续盘问还是传唤?程序时间到几点结束?”
番外篇:三点特殊提示
1. 未成年人接受询问时,必须通知监护人
2. 北京、上海等地的智慧警务平台已支持扫码验证文书真伪
3. 遭受超期询问可致电12389警务督察热线投诉
清晨的阳光照进派出所的玻璃窗,理解规则能让我们既配合执法又不委屈自己。关于执法程序还有哪些想了解的细节?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法小云,咱们下一期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