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法律小课堂:公司欠钱不还,我能找股东算账吗?
老同学张三最近特别郁闷,他和一家装修公司签了20万元的工程合同,开工后发现对方一直在拖延。半年过去只拿到三分之一工程款,现在公司老板直接关机玩失联。听说公司就两个股东,张三在我家客厅急得团团转:“小云,这公司欠的钱能让股东自掏腰包吗?”
别着急
今天咱们就说说
公司法里那些“打工人”和“小老板”都要知道的事
【法律知识点拨】
根据《公司法》第三条规定,正常情况下公司是承担责任的“独立个体”,股东们只用在出资范围内负责
举个例子:
老王和小李合伙开了家水果店,注册资本50万,两人各出25万。后来水果店欠了供货商80万,正常情况下供货商只能让水果店还钱,不能找老王或小李多要一分钱
但!这新时代法条也有“打通关秘籍”的五个例外
漏洞①(股东操作不当)
《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如果股东像操纵木偶一样控制公司,把公司钱包和自己钱包混着用,或者让公司变成吸收债务的“海绵”,这时候债权人就能“穿透”公司追到股东身上
真实案例:
2021年杭州某服装厂欠款案中,法定代表人用公司账户给自己买玛莎拉蒂,被法院判定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漏洞②(出资不到位)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三条说,要是有股东说着要投钱实际玩消失,公司又还不清债,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让这些假把式股东在欠缴范围内填窟窿
漏洞③(未清算就散伙)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二十条提醒,公司倒闭后如果股东没按规矩走清算流程,比如销毁账本、转移资产,这时候债权人就能找股东继续要债
漏洞④(担保有承诺)
现在很多聪明债权人会在签合同时多要份保险:“请股东承诺,如果公司违约您自愿还钱”,这时候白纸黑字的承诺书可比股权关系管用
漏洞⑤(混账行为)
股东要是把公司当提款机,或者几个关联公司之间玩“左手倒右手”的把戏,法院会直接认定这些公司是“同一个人”,要求所有人一起还债
【实操指南】
若你现在正面临类似困境
请按这五步法操作:
第一步:摸清公司老底
• 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股东身份
• 调取工商档案确认注册资本是否实缴
• 请律师查看公司财务是否存在异常流转
第二步:收集黄金证据
• 转账记录和合同原件(证明债务存在)
• 股东抽逃资金的银行流水(比如大额转账到私人账户)
• 股东承诺还款的聊天记录或录音
第三步:先礼后兵
• 把整理好的证据打包发给股东
• 说明当前法律风险
• 尝试签订分期还款协议(记得要股东签字按手印)
第四步:准备诉讼套餐
• 把公司和股东列为共同被告
• 准备好《司法鉴定申请书》(用于查账)
• 提前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财产)
第五步:选择执行策略
• 申请限制股东高消费(飞机高铁都受限)
• 调查股东其他财产线索(比如隐性房产)
• 推动法院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最后小云想说
公司法既像保护股东的防弹衣
也像债权人手中的探测仪
关键在于能否发现那个突破的“线头”
当您真的遇到类似困扰时
记得在黄金时间内(最好在纠纷发生6个月内)
带上所有材料找专业律师做全面分析
毕竟每份证据都可能藏着打开钱袋子的钥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