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被送走,父母算不算犯罪?
这事可能比你想得更复杂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故事?
妈妈把孩子托付给亲戚,只为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爸爸因为经济困难,将孩子暂时交给朋友照顾……这些看似“无可奈何”的选择,背后可能藏着法律红线——今天的文章帮你绕开那些“一不小心就犯法”的坑。
一、到底啥叫【遗弃罪】?法律这样说
法律界定的遗弃罪可不是简单的“把孩子送走就违法”。咱们来看《刑法》第261条的核心规定:
对年幼、患病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却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管制。
法小云划三个重点帮助理解:
重点一:必须是有法律义务养孩子的人
亲生父母、养父母、已经形成长期抚养关系的继父母,都属于这个范围。但如果是好心帮忙带孩子的邻居、亲戚,本身没有法律强制义务哦~
重点二:明明能养却不养
假设父母自己吃穿不愁,单纯觉得“养孩子太麻烦”而把孩子随意送人,就可能踩中红线。但如果父母重病失业,确实无力抚养,法院会有不同考量。
重点三:不是送走就算,得“情节恶劣”
什么算恶劣呢?比如把孩子丢在荒郊野外,导致孩子生病或伤残;或者被多次劝告后仍坚持不管孩子死活。
二、真实案例告诉你:合法和违法一线之差
案例1:为改嫁狠心送子,结果获刑
张女士离婚后想再婚,担心带着儿子影响婚事,于是将6岁孩子交给陌生网友抚养。此后彻底失联,孩子因网友虐待患上心理疾病。法院最终以遗弃罪判处张女士有期徒刑1年。
关键点:有经济能力却拒绝抚养+造成严重后果
案例2:贫困夫妇合法送养,不担责
王先生夫妻因残疾无法工作,3岁女儿长期营养不良。经村委会协助,夫妻俩通过民政部门将孩子交给符合收养条件的家庭,并签订正规协议。法院认定不构成遗弃罪。
关键点:主动寻求合法途径+确实无力抚养
三、遇到困难必须送养?记住三个保命步骤
第一步:走正规收养程序
✔️立即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或儿童福利机构
✔️准备《送养协议书》,明确抚养权转移
✔️务必办理收养登记(参考《收养法》第15条)
第二步:保证孩子在新环境安全
▶️查收养方是否具备条件:无犯罪记录、有抚养能力
▶️定期要求探望(哪怕每季度1次也要留记录)
▶️突然发现孩子被虐待?立刻报警并收回抚养权
第三步:特殊情况“临时托付”要留证据
比如需要外出治病半年,暂时委托亲戚照看:
✅写书面委托书,注明时间期限
✅保留转账记录、购买衣物等抚养证明
✅每周视频通话记录别删除
四、法小云特别提醒
送养≠遗弃,关键看两点:
① 你是不是真的山穷水尽没法养?
② 手续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
假如你身边有迫不得已送养孩子的家庭,请转告他们:
社会福利机构能提供临时救助,
乡镇政府有义务协助困难家庭(《民法典》第1044条),
别让善意的决定,变成违法的代价。
最后说句掏心话
真正的父母之爱,不是永不放手,而是哪怕必须松开手,也要为孩子找到最安稳的归宿。法律会保护困境中的善意,但绝不会宽容自私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