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软件随机播放歌曲时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
你突然觉得两首歌的旋律“极度神似”
甚至能跟着唱出另一首歌的歌词?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背后
可能正藏着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
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揭开谜底
聊聊“抄旋律改歌词”到底犯了什么法
–––
先划重点:抄歌不光是“没创意”
_而是触!碰!法!律!_
–––
【法律知识点①:著作权保护哪些东西?】
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
音乐作品的旋律、歌词、编曲
甚至翻唱时的独特演唱风格
都属于受法律保护的“作品”
▶ 举个栗子:
原唱者A的歌里有一段标志性“转音”
如果抄袭者B连这段转音都照搬
即便B改了歌词也换了伴奏
仍然可能构成侵权
【法律知识点②:抄到什么程度算违法?】
法官在判案时主要看两点:
❶ 抄袭部分是否属于原作品“核心表达”
(比如脍炙人口的副歌旋律)
❷ 抄袭者是否有接触原作品的可能性
(比如原歌已经公开发表超过3个月)
▶ 经典案例:
2019年某选秀歌手发布单曲后被网友发现
前奏与某国外小众歌曲相似度超90%
法院最终认定其“实质性相似”成立
歌手及公司赔偿原作者28万元
–––
遇到抄歌纠纷怎么办?
跟着法小云三步走
–––
如果你是原创者
❶ 立刻保存证据链
→ 原创作曲/作词手稿+修改时间记录
→ 他人抄袭作品的发布时间截图
→ 专业机构的旋律比对鉴定报告
❷联系音乐平台
所有主流音乐APP都有“侵权投诉通道”
通常需提交身份证明+著作权证明
平台会在7个工作日内下架侵权作品
❸准备起诉材料
关键材料清单:
• 版权登记证书(去省级版权局就能办)
• 侵权作品与原创作品的逐句比对表
• 因侵权导致的损失证明(如商演取消记录)
如果你被指“抄袭”
先别急着惊慌或对骂
❶ 立刻做专业比对
联系音乐院校教授或专业鉴定机构
出具《音乐作品相似度分析报告》
❷ 查看时间线
如果对方作品发布时间晚于你的创作完成日
可以主张“独立创作巧合”
(法律确实允许非接触的巧合雷同)
❸ 修改争议部分
当相似度在30%50%的灰色地带时
主动修改23个音符/歌词重音位置
可能使作品免于被法律认定为抄袭
–––
最后留个小提醒
法律对待音乐抄袭就像品鉴葡萄酒
既要看“原料产地”(核心旋律)
也要看“酿造工艺”(编排方式)
下次当你觉得某首歌“耳熟”时
不妨多留心这份巧合背后的法律故事
如果今天的内容让你涨了知识
欢迎把这篇干货转发给爱音乐的朋友
用法律保护自己心中的旋律
才是对创作最大的尊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