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后台偷偷问我:
“法小云啊,我朋友借了别人20万不还,算诈骗吗?”
“如果真算诈骗,得蹲几年啊?”
今天咱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聊聊这个话题,保证你看完心里有数!
一、借了钱不还 ≠ 诈骗
先划重点:普通借钱不还可能是“老赖”,但诈骗罪和欠钱不完全是同一回事!
真正的诈骗得满足三个条件:
1. 一开始就撒谎,说假话(比如伪造身份说帮你投资赚钱)
2. 骗走的钱用于个人挥霍(比如赌博、买奢侈品)
3. 完全没打算还钱(借钱时就想赖账)
如果对方借钱时承诺会还,后来因为失业生病还不上,一般算民事纠纷,得去法院起诉。
二、“骗了20万,要坐牢吗?”
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金额分三档:
1. 金额较大:3千1万起步 ➔ 三年以下
2. 金额巨大:3万10万以上 ➔ 三年到十年
3. 金额特别巨大:50万以上 ➔ 十年以上或无期
注意啦!全国标准不一样,比如上海“金额巨大”是10万起步,湖北是5万起步。但不管在哪儿,骗20万都妥妥属于“金额巨大”,至少判三年起步。
三、真实案例参考
2021年杭州某案:张某冒充投资顾问骗了21万,全部用于赌博。
法院判决:
有期徒刑四年
罚金3万元
责令退赔所有赃款
张某因为认罪态度差、赃款未退,判得比较重。如果主动退钱、真心认错,有机会减到三年左右。
四、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办
给受害者的建议:
1. 立刻报警+搜集证据
微信聊天记录(别删对话框!)
转账记录(打印银行流水)
对方发的虚假文件(比如假合同)
2. 同步准备民事诉讼
就算骗子坐牢了,也要单独起诉要钱,判决后申请强制执行。
给一时糊涂的人的建议:
1. 立刻还钱+道歉
判刑前主动还清全部或大部分钱,最多能减30%刑期。
2. 自首才有出路
被抓前主动找警察说明情况,可能适用缓刑(比如判三年,但不用坐牢)。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它更像是社会安全的防护网。
希望每个人都能远离诈骗陷阱,万一遇到问题也别慌,保存证据+及时寻求法律帮助才是正解~
(你的法律小伙伴 法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