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126人阅读
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法律依据、触犯对象、故意行为认定以及有毒有害材料的分类。通过真实案例警示食品行业从业者和消费者,并提供遇到问题时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法律后果。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外卖里的“科技狠活”到底会不会坐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点外卖时看到一片红亮的叉烧,心里却嘀咕“这颜色也太鲜艳了吧”;吃火锅时闻到浓郁的香味,又总觉得“会不会加了‘料’?”……其实这些担心背后,都牵涉到一个重要罪名——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看看,给食物“加料”到底踩了什么法律红线。

一、先看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就会构成这个罪名。

听起来有点绕?咱们拆解一下核心要点:

(一)什么人可能触犯?

所有参与生产、销售的都可能“中招”

无论是小作坊老板、食品厂员工,还是路边摊贩、超市老板,甚至帮忙运输的司机——只要你的工作和“有毒有害食品”沾边,就可能被追责。

(二)必须“明知故犯”

“不知道”能脱罪吗?不能!

法律要求的“故意”分两种:

1. 主动下手:比如用工业用盐腌咸菜

2. 睁只眼闭只眼:比如明知商家用地沟油,照样进购食材

如果作为商家,你连食材来源都说不清,很可能被认定为“装傻”!

(三)加了什么算“毒害材料”?

三大“死亡名单”要记牢

1. 国家直接禁用的东西(比如瘦肉精)

2. 可能严重危害人体的化工原料(比如工业明胶、甲醛)

3. 打着“保健品”旗号的非法添加药物

二、真实案例敲黑板!

案例1:2020年某网红卤味店被查,老板为了延长保质期,在卤水中添加过量亚硝酸盐,导致多名顾客中毒。法院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其有期徒刑5年。

案例2:2022年某火锅店老板低价购买回收油,重新提炼后给客人食用,最终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获刑3年。

案例3:某微商在朋友圈卖减肥糖果,实际添加违禁药西布曲明,被法院认定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

如果你吃到可疑食品

1️⃣ 保留证据:拍照录像、保留收据、剩余食品

2️⃣ 立即举报: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线上投诉

3️⃣ 身体不适立刻就医:要求医生详细记录症状

如果你是食品行业从业者

✅ 坚决不碰禁用物质

✅ 进货时索要正规凭证

✅ 定期检查原材料

四、法小云特别提醒

千万别抱着“大家都这么干”“吃不死人就没事”的心态!这个罪名是“行为犯”——哪怕没吃出问题,只要干了就会坐牢,最高可能判死刑!

以上就是关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纠纷,别急着自己扛,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帮手,为你提供清晰的操作建议,守护你的合法权益

遇到法律问题,马上免费在线咨询,3分钟极速回答
输入您的法律问题,一次提问多位律师解答
马上提问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法律咨询
提问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126人阅读
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法律依据、触犯对象、故意行为认定以及有毒有害材料的分类。通过真实案例警示食品行业从业者和消费者,并提供遇到问题时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法律后果。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外卖里的“科技狠活”到底会不会坐牢?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点外卖时看到一片红亮的叉烧,心里却嘀咕“这颜色也太鲜艳了吧”;吃火锅时闻到浓郁的香味,又总觉得“会不会加了‘料’?”……其实这些担心背后,都牵涉到一个重要罪名——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今天法小云就带大家看看,给食物“加料”到底踩了什么法律红线。

一、先看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就会构成这个罪名。

听起来有点绕?咱们拆解一下核心要点:

(一)什么人可能触犯?

所有参与生产、销售的都可能“中招”

无论是小作坊老板、食品厂员工,还是路边摊贩、超市老板,甚至帮忙运输的司机——只要你的工作和“有毒有害食品”沾边,就可能被追责。

(二)必须“明知故犯”

“不知道”能脱罪吗?不能!

法律要求的“故意”分两种:

1. 主动下手:比如用工业用盐腌咸菜

2. 睁只眼闭只眼:比如明知商家用地沟油,照样进购食材

如果作为商家,你连食材来源都说不清,很可能被认定为“装傻”!

(三)加了什么算“毒害材料”?

三大“死亡名单”要记牢

1. 国家直接禁用的东西(比如瘦肉精)

2. 可能严重危害人体的化工原料(比如工业明胶、甲醛)

3. 打着“保健品”旗号的非法添加药物

二、真实案例敲黑板!

案例1:2020年某网红卤味店被查,老板为了延长保质期,在卤水中添加过量亚硝酸盐,导致多名顾客中毒。法院以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其有期徒刑5年。

案例2:2022年某火锅店老板低价购买回收油,重新提炼后给客人食用,最终因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获刑3年。

案例3:某微商在朋友圈卖减肥糖果,实际添加违禁药西布曲明,被法院认定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

如果你吃到可疑食品

1️⃣ 保留证据:拍照录像、保留收据、剩余食品

2️⃣ 立即举报: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线上投诉

3️⃣ 身体不适立刻就医:要求医生详细记录症状

如果你是食品行业从业者

✅ 坚决不碰禁用物质

✅ 进货时索要正规凭证

✅ 定期检查原材料

四、法小云特别提醒

千万别抱着“大家都这么干”“吃不死人就没事”的心态!这个罪名是“行为犯”——哪怕没吃出问题,只要干了就会坐牢,最高可能判死刑!

以上就是关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纠纷,别急着自己扛,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即可联系专业律师。我们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帮手,为你提供清晰的操作建议,守护你的合法权益

在线咨询
最快10秒应答
真实认证.海量律师.专业解答
接入律师
“平台精选本地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更多刑事辩护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