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如何判刑?
具体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大家好呀,我是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人多力量大”的反面教材——共同犯罪。
比如你和朋友一起冲动砸了邻居家玻璃,或者被拉去帮人“撑场子”,结果被警察叔叔找上门……这时候你可能会慌:“我只是跟着去的,也要坐牢吗?”“主谋和帮手判得一样吗?”别急,今天就用大白话帮你理清楚!
法律怎么说?
根据《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一起故意犯罪。判刑时可不是“一人犯错,全员同罚”,而是看每个人具体干了啥。
核心标准就四个字:角色分工!
1. 主犯:出主意的、带头的、动手最狠的,属于“扛把子”。
- 《刑法》第26条:主犯按他参与或组织的全部犯罪处罚,可能顶格判。
- 例子:张三策划抢劫并动手抢钱,被判10年;李四只是开车接应,可能判3年。
2. 从犯:帮忙放风的、递工具的、跟着动手但没主谋的。
- 《刑法》第27条:从犯应当从轻、减轻甚至免罚。
- 例子:王五帮人偷东西时望风,最后判刑比主犯少一半。
3. 胁从犯:被威胁、强迫参与的人。
- 《刑法》第28条:按犯罪情节减轻或免罚。
- 例子:小刘被黑社会威胁参与打架,法院最终判缓刑。
4. 教唆犯:自己不动手,专忽悠别人犯罪的“幕后黑手”。
- 《刑法》第29条:按他在犯罪中的作用判,教唆未成年人的从重处罚。
真实案例帮你理解
- 案例1:老张带小李偷电缆,老张负责剪线,小李开车搬运。法院认定老张是主犯判3年,小李是从犯判1年。
- 案例2:小陈被朋友忽悠去诈骗,虽然只负责接电话,但因参与分赃,被判2年(若及时自首可能更轻)。
如果摊上事了,怎么办?
1. 先冷静! 别急着和同伙“串供”,配合警方调查,如实说明自己的行为。
2. 找律师! 律师能帮你分析角色(主犯/从犯)、寻找减轻处罚的证据。
3. 主动交代! 如实供述、退赃赔偿、认罪认罚,都可能让刑期“打折”。
4. 保留证据! 比如被胁迫的录音、聊天记录,能帮你争取“胁从犯”认定。
法小云小贴士
- 别以为“没动手”就没事!帮忙递工具、开车接应也算参与。
- 一时糊涂跟风犯罪?赶紧自首+赔偿,法官会考虑从轻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共同犯罪如何判刑?具体的判刑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慌张,点击下方咨询按钮,立刻联系专业律师!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根据你的情况匹配最合适的法律帮手,一对一解答难题,陪你一起渡过难关~
(文中案例为虚构,仅用于普法参考,具体案件请以司法机关认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