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既严肃又贴近生活的话题——要是几个人合伙搞诈骗,法院到底怎么给他们“算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过那种“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或者被“刷单兼职”广告忽悠过?这些骗局背后,很可能是一个团伙分工合作。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法律怎么给这些“诈骗小分队”成员定罪量刑。
一、先看法律怎么画框框
1. 《刑法》第266条
诈骗金额够大(比如超过3000元)就能立案,最高能判无期徒刑。金额越大刑期越长,比如骗50万以上就可能蹲十年以上大牢。
2. 共同犯罪三原则
根据《刑法》第25-29条,团伙作案可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
- 主犯:出主意的头目、分钱拿大头的,按全部罪行处罚
- 从犯:帮忙打电话、办银行卡的,应当从轻发落
- 教唆犯:教别人骗钱的,按他在犯罪里的作用判
二、真实剧本杀:法院判案现场
案例1:张三的“话术培训班”
张三组建30人团队搞“投资理财”诈骗,自己编写话术、管理资金,两年骗了800多万。法院认定他是主犯,按总金额判了12年。
案例2:大学生李四的兼职噩梦
李四误信网友,用自己身份证办了8张银行卡给诈骗团伙转账,分到5000元“辛苦费”。虽然不知情,但法院结合流水200万的证据,认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了1年半。
三、万一被卷进去了怎么办?
1. 立即刹车
如果刚加入团伙就发现不对劲,马上停止参与并退出群聊,这些都可能成为量刑时“情节轻微”的证据。
2. 证据收集三步走
- 聊天记录别删除:用另一部手机翻拍保存
- 资金流水要盖章:去银行打印带公章的转账明细
- 通话录音存云端:手机自带云盘自动备份
3. 黄金72小时
带着证据尽快到辖区派出所说明情况,做笔录时要重点说清:
- 什么时候被谁拉入团伙
- 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 总共获得多少报酬
4. 律师协助谈判
通过律师与办案机关沟通,争取认定为从犯。比如去年王五案中,律师通过证明当事人只参与3次诈骗且未发展下线,最终刑期减少40%。
四、重要提醒
就算只是帮忙转发诈骗链接,如果累计点击量超过5000次,也可能构成犯罪!去年有个案例,家庭主妇转发兼职广告到30个微信群,最后被判缓刑。
以上就是关于“诈骗共同犯罪如何依据什么进行量刑?”的详细解读。如果你正遇到类似困扰,千万别自己硬扛。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名律师在线接单,我们会为您精准匹配处理过同类案件的专家律师,手把手教您如何应对。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铠甲。我是法小云,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