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约定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209人阅读
导读: 本文解析口头合同的法律效力,涵盖《合同法》第十条相关规定,分析口头协议在交易习惯中的有效性及法律限制,并强调书面合同在重大利益和长期履行中的必要性,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口头约定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生活中特别常见的问题:朋友之间说好的事情,没签书面合同,算不算数?比如借了钱没打欠条、租房没签协议、帮忙代购没留字据……这些“口头约定”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先别急,听法小云讲个真实故事

邻居李姐曾借给亲戚5万块钱,对方拍着胸脯说“放心,年底肯定还”,结果到了时间却翻脸不认账。李姐气得直跺脚:“难道口头说的就不算数吗?”

其实啊,法律还真不一定站在赖账的人那边!

---

法律怎么说?

根据《民法典》第469条,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内容合法,哪怕只是“嘴上说说”,合同也是成立的!

不过呢,法律也留了个“例外清单”——有些合同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比如:

- 租房子超过6个月的(《民法典》第707条)

- 借钱给别人,约定期限超过6个月的借款合同(《民法典》第668条)

- 涉及建筑工程、技术开发等复杂内容的合同

划重点:大部分日常的口头约定是有效的!但关键问题是——怎么证明你们说过这些话?

---

真实案例看这里

案例1:

小明和小王是同事,小明口头答应借给小王3万元,小王用手机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证明了借款事实。法院最终判决小王必须还钱。

案例2:

张阿姨把房子口头租给小李一年,结果小李住了半年就跑了。因为没签书面合同,法院认定视为“不定期租赁”,张阿姨可以随时要求小李搬走,但很难追讨剩余租金。

你看,法律保护的是“能证明的约定”

---

遇到问题怎么办?3招教你自救!

1. 悄悄留证据

- 电话录音、聊天记录别删除

- 找共同的朋友当证人

- 转账时备注用途(比如“借款”“房租”)

2. 重要事情尽量“落到纸上”

哪怕是手写的字条,写明“谁、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双方按个手印也管用!

3. 翻脸了也别慌

- 先尝试微信/短信沟通,让对方承认约定内容

- 找社区调解员或发律师函施压

- 准备好证据去法院起诉(诉讼费最低50元)

---

法小云贴心总结

口头约定不是“说了白说”,但比书面合同更容易扯皮。

记住:能用文字就别光靠嘴,能留证据就别嫌麻烦!

以上就是关于【口头约定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用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联系律师。我们平台有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会根据您的情况推荐最合适的专业人士,一对一解答疑问,手把手教您维护权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大家!生活中还有哪些拿不准的法律问题?欢迎随时找法小云聊聊呀!

遇到法律问题,马上免费在线咨询,3分钟极速回答
输入您的法律问题,一次提问多位律师解答
马上提问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法律咨询
提问
口头约定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209人阅读
导读: 本文解析口头合同的法律效力,涵盖《合同法》第十条相关规定,分析口头协议在交易习惯中的有效性及法律限制,并强调书面合同在重大利益和长期履行中的必要性,帮助读者了解如何保障自身权益。

口头约定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生活中特别常见的问题:朋友之间说好的事情,没签书面合同,算不算数?比如借了钱没打欠条、租房没签协议、帮忙代购没留字据……这些“口头约定”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先别急,听法小云讲个真实故事

邻居李姐曾借给亲戚5万块钱,对方拍着胸脯说“放心,年底肯定还”,结果到了时间却翻脸不认账。李姐气得直跺脚:“难道口头说的就不算数吗?”

其实啊,法律还真不一定站在赖账的人那边!

---

法律怎么说?

根据《民法典》第469条,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内容合法,哪怕只是“嘴上说说”,合同也是成立的!

不过呢,法律也留了个“例外清单”——有些合同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比如:

- 租房子超过6个月的(《民法典》第707条)

- 借钱给别人,约定期限超过6个月的借款合同(《民法典》第668条)

- 涉及建筑工程、技术开发等复杂内容的合同

划重点:大部分日常的口头约定是有效的!但关键问题是——怎么证明你们说过这些话?

---

真实案例看这里

案例1:

小明和小王是同事,小明口头答应借给小王3万元,小王用手机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证明了借款事实。法院最终判决小王必须还钱。

案例2:

张阿姨把房子口头租给小李一年,结果小李住了半年就跑了。因为没签书面合同,法院认定视为“不定期租赁”,张阿姨可以随时要求小李搬走,但很难追讨剩余租金。

你看,法律保护的是“能证明的约定”

---

遇到问题怎么办?3招教你自救!

1. 悄悄留证据

- 电话录音、聊天记录别删除

- 找共同的朋友当证人

- 转账时备注用途(比如“借款”“房租”)

2. 重要事情尽量“落到纸上”

哪怕是手写的字条,写明“谁、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双方按个手印也管用!

3. 翻脸了也别慌

- 先尝试微信/短信沟通,让对方承认约定内容

- 找社区调解员或发律师函施压

- 准备好证据去法院起诉(诉讼费最低50元)

---

法小云贴心总结

口头约定不是“说了白说”,但比书面合同更容易扯皮。

记住:能用文字就别光靠嘴,能留证据就别嫌麻烦!

以上就是关于【口头约定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用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联系律师。我们平台有超过10万名律师在线,会根据您的情况推荐最合适的专业人士,一对一解答疑问,手把手教您维护权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大家!生活中还有哪些拿不准的法律问题?欢迎随时找法小云聊聊呀!

在线咨询
最快10秒应答
真实认证.海量律师.专业解答
接入律师
“平台精选本地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更多合同纠纷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