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被判刑的具体情况有哪些?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既贴近生活又容易踩坑的话题:商标侵权!
你可能觉得这事儿离自己很远,但仔细想想——
网购时买到过“雷碧”汽水吗?街边见过“阿迪王”运动鞋吗?甚至自家开店时,随手用了个“星爸爸咖啡”的招牌?
这些看似“小聪明”的操作,分分钟可能触犯法律,甚至要坐牢!
先划重点:商标侵权≠只赔钱!严重的会判刑!
---
一、哪些情况可能被判刑?
根据《刑法》和《商标法》,以下三种行为最危险:
1. “高仿”生产销售
- 比如自己开厂生产假冒“茅台”“香奈儿”,并且卖出去赚了钱。
- 法律依据:《刑法》第213条(假冒注册商标罪)
- 判刑标准:违法所得超过5万元,或假货价值超过25万元,最高判3年;特别严重的(比如金额特别巨大或影响恶劣),最高判10年!
2. 明知是假货还卖
- 比如开网店卖“莆田鞋”,就算货不是自己生产的,但明知是假货还大量销售。
- 法律依据:《刑法》第214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 判刑标准:违法所得超过5万元,最高判3年;金额特别大的,最高判10年!
3. 造假商标标识
- 比如专门印刷“耐克”标签、包装盒,或者伪造防伪码。
- 法律依据:《刑法》第215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 判刑标准:伪造数量超过2万件,或违法所得超过5万元,最高判3年;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判10年!
---
二、真实案例敲黑板!
案例1:小作坊造“蓝月亮”洗衣液,老板获刑2年
江苏某工厂生产假冒“蓝月亮”洗衣液,卖了60多万元。法院认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老板被判刑2年,罚款30万。
案例2:网店卖假“戴森”吹风机,店主被判1年半
某网店店主明知是假货仍销售,累计金额达80万元。最终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定罪,判刑1年半,罚款40万元。
案例3:印刷厂私印“茅台”酒标,负责人获刑3年
浙江某印刷厂未经许可印制2.5万枚“茅台”商标,法院以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判处负责人3年有期徒刑,罚款15万元。
---
三、遇到问题怎么办?记住这三步!
情况1:发现自己被侵权
- 第一步:保存证据(拍照、录像、保留购买凭证)
- 第二步:找律师发律师函警告对方
- 第三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直接起诉
情况2:不小心用了别人的商标
- 立即停止使用!
- 主动联系商标权利人协商赔偿(态度好可能减少损失)
- 咨询律师评估风险,避免被刑事追责
情况3:已经被起诉
- 千万别玩消失!及时应诉
- 收集能证明自己“非故意”的证据(比如进货渠道合法证明)
- 争取和解或降低赔偿金额
---
四、小云贴心提醒
商标侵权看似是“小聪明”,实则是“大风险”。无论是做生意还是日常消费,都要牢记:
- 别碰别人的注册商标
- 进货时务必查清来源是否合法
- 发现疑似侵权行为,先咨询专业人士
---
以上就是关于“商标侵权被判刑的具体情况有哪些?”的相关回答。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慌张!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律师在线等您提问。专业律师会为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帮您避开法律风险,保护合法权益~
(法小云温馨提示:法律问题无小事,早咨询早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