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罪名: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手机上突然收到陌生链接,社交群里总有人发奇怪的广告,甚至有人私聊你"刷单赚大钱"...这些让人心烦的操作背后,可能就藏着法律红线!
一、什么行为会"踩雷"?
根据《刑法》第287条之一,只要做了以下三件事中的一件,就可能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1. 专门建网站、聊天群组用来搞诈骗、传赌博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
2. 在网上发布"代开发票""出售考题"这类明摆着违法的广告
3. 为实施诈骗等犯罪,在网上到处发钓鱼链接、假二维码
举个真实案例:2021年李某在微信建了30多个兼职群,每天发布"刷单返现"的虚假信息,最后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判刑10个月。
二、到什么程度才会立案?
根据司法解释,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就会启动刑事程序:
• 建了3个以上网站或群组专门用于违法活动
• 违法信息被点击5000次以上,或被下载500次以上
• 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
• 两年内曾因同类行为受过行政处罚
比如2020年王某在网上发布"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虽然还没骗到钱,但因发布信息数量达标,依然被立案追责。
三、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立即截图保存证据(包括网址、聊天记录、转账记录)
第二步:拨打110或到附近派出所报案,记得带上手机等设备
第三步:通过12377网络举报平台提交违法信息
第四步:涉及财产损失时,及时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四、特别提醒
很多朋友觉得自己只是转发链接、帮忙拉群不算违法。但要注意:如果明知是诈骗信息还帮忙传播,即使没收钱也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界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犯罪行为和立案条件?】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联系律师。我们平台有10万名专业律师在线服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法律顾问,一对一解答您的困惑,手把手教您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