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公职人员打电话有哪些法律后果?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150人阅读
导读: 本文解析冒充公职人员打电话的违法性质及法律后果,涵盖《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典》相关条款,阐述行政/刑事/民事三重责任,并提供公众应对假冒行为的法律维权指南。

冒充公职人员打电话有哪些法律后果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点“刺激”的话题:如果有人假装警察、法官或者政府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甚至用这个身份去骗人,会有什么下场?

先别急着觉得这事离自己很远哦!说不定你身边就有人接过这样的电话:“喂,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嫌洗钱!”“我是教育局的,你孩子有助学金要领!”……接到这种电话,有人吓得手抖,也有人气得想骂人。但你知道吗?电话那头的人,可能正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法律小课堂:冒充公职人员?后果很严重!

咱们国家的法律对这种行为可是“零容忍”。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两部法律:

1. 《刑法》第279条——招摇撞骗罪

简单说,就是冒充公职人员骗钱、骗好处,或者损害别人利益。一旦被定罪,轻则蹲三年以下大牢,重则三年到十年!

*举个例子*:2021年有个案例,张某冒充警察打电话恐吓他人“涉嫌犯罪”,要求转账“保证金”,骗了5万元。最后法院以招摇撞骗罪判了他四年有期徒刑

2.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冒充公职人员行骗

就算没骗到钱,只要冒充了公职人员,就可能被拘留5到10天,还要罚500元以下款。

*比如*:李某假冒税务局工作人员打电话威胁商家“不交罚款就封店”,虽然没骗到钱,但依然被警方拘留了7天。

特别提醒!

如果冒充公职人员的同时还伪造证件、公章,或者骗的钱数额特别大,还可能叠加其他罪名,比如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刑期直接“超级加倍”!

接到冒充电话怎么办?记住这4步!

1. 别慌!先按住录音键

悄悄打开手机录音功能(记得提前设置好快捷录音),尽量记下对方的姓名、单位、事由。

2. 挂电话,自己打110核实

公职人员绝不会电话里索要银行卡、密码!挂断后,自己拨打110或去附近派出所问清楚。

3. 提醒家人,尤其是老人

把常见的诈骗套路告诉父母,比如“安全账户”“保密调查”都是骗子专用词。

4. 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通话记录、录音、短信截图统统保存好,带着这些去报案,能帮警察更快抓到坏人!

真实案例:骗子演戏,结局很惨

2022年,王某冒充“反诈中心民警”,打电话给老人称“孙子打架被抓,要交赔偿金”。老人心急之下转账8万元,幸好家属及时发现并报警。最终王某因招摇撞骗罪被判刑五年,钱也被追回。

你看,骗子演得再像,也逃不过法律的“剧本杀”!

法小云碎碎念

遇到可疑电话,记住三字诀:

**“拖”——不立刻答应对方要求

“核”——自己找官方渠道核实

“报”——有问题马上报警**

法律就像一张大网,专门等着那些“戏精”骗子往里钻。咱们普通老百姓只要多留个心眼,就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啦!

以上就是关于【冒充公职人员打电话有哪些法律后果?】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快速提问。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你匹配专业又靠谱的律师,一对一解答疑惑,手把手教你维权,彻底解决你的难题!

遇到法律问题,马上免费在线咨询,3分钟极速回答
输入您的法律问题,一次提问多位律师解答
马上提问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法律咨询
提问
冒充公职人员打电话有哪些法律后果?
来源 : 法驻云小编 150人阅读
导读: 本文解析冒充公职人员打电话的违法性质及法律后果,涵盖《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典》相关条款,阐述行政/刑事/民事三重责任,并提供公众应对假冒行为的法律维权指南。

冒充公职人员打电话有哪些法律后果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点“刺激”的话题:如果有人假装警察、法官或者政府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甚至用这个身份去骗人,会有什么下场?

先别急着觉得这事离自己很远哦!说不定你身边就有人接过这样的电话:“喂,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嫌洗钱!”“我是教育局的,你孩子有助学金要领!”……接到这种电话,有人吓得手抖,也有人气得想骂人。但你知道吗?电话那头的人,可能正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

法律小课堂:冒充公职人员?后果很严重!

咱们国家的法律对这种行为可是“零容忍”。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两部法律:

1. 《刑法》第279条——招摇撞骗罪

简单说,就是冒充公职人员骗钱、骗好处,或者损害别人利益。一旦被定罪,轻则蹲三年以下大牢,重则三年到十年!

*举个例子*:2021年有个案例,张某冒充警察打电话恐吓他人“涉嫌犯罪”,要求转账“保证金”,骗了5万元。最后法院以招摇撞骗罪判了他四年有期徒刑

2.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冒充公职人员行骗

就算没骗到钱,只要冒充了公职人员,就可能被拘留5到10天,还要罚500元以下款。

*比如*:李某假冒税务局工作人员打电话威胁商家“不交罚款就封店”,虽然没骗到钱,但依然被警方拘留了7天。

特别提醒!

如果冒充公职人员的同时还伪造证件、公章,或者骗的钱数额特别大,还可能叠加其他罪名,比如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刑期直接“超级加倍”!

接到冒充电话怎么办?记住这4步!

1. 别慌!先按住录音键

悄悄打开手机录音功能(记得提前设置好快捷录音),尽量记下对方的姓名、单位、事由。

2. 挂电话,自己打110核实

公职人员绝不会电话里索要银行卡、密码!挂断后,自己拨打110或去附近派出所问清楚。

3. 提醒家人,尤其是老人

把常见的诈骗套路告诉父母,比如“安全账户”“保密调查”都是骗子专用词。

4. 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通话记录、录音、短信截图统统保存好,带着这些去报案,能帮警察更快抓到坏人!

真实案例:骗子演戏,结局很惨

2022年,王某冒充“反诈中心民警”,打电话给老人称“孙子打架被抓,要交赔偿金”。老人心急之下转账8万元,幸好家属及时发现并报警。最终王某因招摇撞骗罪被判刑五年,钱也被追回。

你看,骗子演得再像,也逃不过法律的“剧本杀”!

法小云碎碎念

遇到可疑电话,记住三字诀:

**“拖”——不立刻答应对方要求

“核”——自己找官方渠道核实

“报”——有问题马上报警**

法律就像一张大网,专门等着那些“戏精”骗子往里钻。咱们普通老百姓只要多留个心眼,就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啦!

以上就是关于【冒充公职人员打电话有哪些法律后果?】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担心,点击下方咨询按钮就能快速提问。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你匹配专业又靠谱的律师,一对一解答疑惑,手把手教你维权,彻底解决你的难题!

在线咨询
最快10秒应答
真实认证.海量律师.专业解答
接入律师
“平台精选本地律师为您提供服务”

声明:以下内容由本网站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联系法驻云官方客服举报。

更多刑事辩护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