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聊电视剧里常出现的桥段:一群人被警察带走后,家属急急忙忙想申请取保候审,结果却频频被拒。尤其是涉及“团伙犯罪”时,取保候审的申请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明明是“等候审判”,却连暂时回家都这么难呢?
别急,咱们先从法律角度慢慢分析。
---
一、法律怎么说?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7条,取保候审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之一:
1. 可能判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 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但无社会危险性的
3. 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期的
4. 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未办结的
但注意!如果是“团伙犯罪”,《刑事诉讼法》第81条还会重点审查“社会危险性”——比如嫌疑人会不会逃跑?会不会串供?会不会威胁证人?
而团伙犯罪的特点,就是人多、分工复杂、证据容易互相牵连。这种情况下,办案机关会担心:
- 放了一个人,其他同伙会不会趁机销毁证据?
- 嫌疑人出来后,会不会威胁受害人?
- 万一有人逃跑,整个案件可能“崩盘”!
所以,取保候审的“门槛”自然就高了。
---
二、真实案例看门道
案例1:
某诈骗团伙案件中,主犯张三申请取保,但法院认为他负责策划诈骗话术,且手机中存有大量未查实的受害人信息,存在“毁灭证据风险”,最终驳回申请。
案例2:
从犯李四因仅负责开车接送,且主动上交涉案工具、配合调查,最终被认定为“社会危险性较低”,成功取保。
看出区别了吗?
地位轻重+行为危害性+配合态度,是取保能否通过的关键!
---
三、遇到这种情况,家属能做什么?
1. 第一时间找律师
律师能帮你分析嫌疑人的实际作用(是主犯还是从犯?)、是否有减轻情节(比如自首、退赃),这些都是争取取保的重要筹码。
2. 主动提交有利证据
比如病历证明(符合“患病”条件)、在校证明(学生身份可能影响社会危险性评估)、赔偿谅解书(减轻社会危害性)等。
3. 别隐瞒,要配合
如果嫌疑人能如实供述同伙信息、协助追回赃款,办案机关会考虑“降低危险性”因素。
4. 盯紧时间节点
拘留满30天时,检察机关要决定是否批捕。这期间律师提交的“不予批捕意见”可能扭转结果!
---
四、法小云的小提醒
取保候审不是“无罪释放”,即便成功,也要严格遵守规定:
- 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
- 随传随到
- 不得干扰证人作证
记住: 在团伙犯罪中,越早证明自己“作用小、配合度高、危险性低”,取保的希望就越大!
---
以上就是关于【团伙犯罪中取保候审申请为什么很难批准?】的相关回答。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别着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马上就能联系专业律师。
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服务,会根据你的情况推荐最合适的律师,一对一帮你梳理法律问题,找到解决方向。法律难题不用慌,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