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建筑工地上那些“看似不起眼,实际很重要”的合同条款。比如包工头老张和开发商签合同时,发现里头写着“出了纠纷必须去XX仲裁委员会”,可老张心里直打鼓:“这仲裁到底靠不靠谱?万一签了字,以后是不是连法院都不能去了?”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建设工程合同里的仲裁条款,到底是护身符,还是隐藏坑?
---
一、法律怎么说?
根据《仲裁法》和《民法典》,有效的仲裁条款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明确表示仲裁意愿:合同里必须写清楚“双方同意仲裁”,不能模棱两可
2. 指定具体仲裁机构:比如“北京仲裁委员会”,不能只写“提交仲裁”
3. 不和其他方式冲突:如果同时约定“既可以仲裁又可以打官司”,这种条款直接无效!
举个真实案例:
案例1:某施工合同约定“争议可向A市仲裁委员会或法院起诉”,结果法院判定条款无效,最终走了诉讼程序。
案例2:另一份合同写明“争议提交B市仲裁委员会,且仲裁裁决是终局的”,法院认可了条款效力。
---
二、遇到问题怎么办?
第一步:检查合同关键点
- 翻出合同里关于“争议解决”的条款
- 重点看有没有同时出现“仲裁”和“法院”两个词
- 确认仲裁机构名称是否完整(比如“上海仲裁委员会”不能简写为“上海仲裁”)
第二步:及时提出异议
如果已经签了有问题的条款:
- 在首次开庭前向仲裁委书面提出“管辖权异议”
- 若仲裁委驳回,15天内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第三步:收集证据链
- 保存合同原件、补充协议、往来沟通记录
- 重点标注签约时对方是否解释过仲裁条款(比如微信聊天记录)
---
三、法小云的贴心提醒
1. 农民工兄弟特别注意:如果是和包工头个人签的合同,仲裁条款可能不适用,可以直接起诉
2. 时间就是金钱:仲裁时效一般3年,从知道权益受损时起算
3. 费用对比:仲裁费通常比诉讼费高,但审理速度更快(一般4个月内出结果)
---
以上就是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仲裁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问题”的详细解读。如果你正在为合同里的仲裁条款头疼,千万别自己硬扛!点击下方咨询按钮,10万专业律师在线等您提问。系统会优先匹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工程纠纷律师,帮您快速理清法律风险,守护您的血汗钱~
(悄悄说:首次咨询常有免费优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