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私下签署的股东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很多创业小伙伴都会遇到的问题:几个股东私下签了一份协议,约好怎么分钱、怎么管理公司,但没走正规流程。这种“私密小约定”到底算不算数?万一哪天闹矛盾了,这协议能当“护身符”用吗?
先别急!法小云这就带大家抽丝剥茧~
---
一、股东协议到底有没有“法律保护罩”?
法律上确实允许股东之间“关起门来”签协议!但前提是——内容不能违法,程序不能踩坑。
根据《公司法》和《民法典》的规定,只要协议满足以下条件,法院一般会认可它的效力:
1. 签字的人都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比如不是未成年人或被胁迫签字的);
2. 协议内容是大家的真实意思(没有欺诈、威胁等情况);
3. 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比如不能约定“偷税漏税”)。
举个真实案例:
某科技公司的三名股东私下签协议,约定“持股10%的小股东拥有重大事项一票否决权”。后来公司增资时大股东擅自作主,小股东起诉到法院。法院认为协议是股东真实意思,且不违反《公司法》,最终判决小股东胜诉。
---
二、注意!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雷区1:协议内容和公司章程“打架”
比如公司章程规定“按持股比例分红”,但私下协议却约定“某股东多分20%”。这种情况需要所有股东签字确认修改公司章程,否则可能被认定无效。
雷区2:侵犯其他股东或债权人利益
某案件中,股东私下约定“公司亏损时由某股东独自承担债务”,结果损害了债权人利益。法院直接判定协议条款无效,债权人仍可向全体股东追债。
雷区3:协议藏着违法操作
比如约定“虚开发票”“做假账”等,这类协议从一开始就不受法律保护,甚至可能被追责。
---
三、签协议前必做的3件事
第一步:对照公司章程
翻出公司章程,看协议内容是否需要同步修改章程条款。如果需要,务必通过股东会决议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第二步:拉上所有相关人签字
比如协议约定了股权转让限制,但签字时漏了某个股东,事后对方不认账,协议可能“局部失效”。
第三步:公证或律师审核
涉及重大利益(比如对赌条款、公司控制权)的协议,最好找专业人士把关。有些法院会更倾向采信经过公证的协议。
---
四、万一协议出问题,怎么补救?
如果已经签了协议又产生纠纷,法小云教你三步走:
1. 收集证据:保留协议原件、沟通记录、转账凭证等;
2. 协商谈判:先尝试和其他股东协商修改协议或补充书面确认;
3. 法律途径: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协议效力或追究违约责任。
---
以上就是关于【公司私下签署的股东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回答。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问题需要解决,不要慌张,点击下方的咨询按钮就可以发起提问,快速获得律师解答。平台有10万律师在线,会为您匹配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帮助您解决法律问题~
法小云陪你轻松学法,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