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清偿责任争议中调解的具体步骤及法律科普
一、调解的启动
当债务清偿责任出现争议时,争议双方可以选择调解作为解决方式。调解可以由当事人自愿申请,也可由法院依职权进行。调解的第一步是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人员的协助下,明确各自的权益与义务,以及争议焦点。
二、调解过程
调解过程需遵循合法、公正、自愿的原则。调解人员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证据,帮助双方分析争议点,并促使双方进行协商。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提出自己的主张、证据及和解意愿。调解人员会依据《合同法》、《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双方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
三、达成协议
经过调解,若双方当事人能够就债务清偿责任达成一致意见,应签订调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内容应明确、具体,包括履行的期限、方式等。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协议内容的,另一方有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依据:
1. 《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2.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必须遵守自愿原则,不得强迫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在调解过程中可指导双方当事人合法合理地解决争议。达成调解协议后应制作调解书,载明协议的生效时间、履行方式和期限等。双方当事人应遵守达成的协议,如有违约,将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为当事人提供了在债务清偿责任争议中的权益保障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