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被侵犯时,在民法典中的民事责任承担
知识产权作为个人或团体的创新成果,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受害者可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款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
一、侵权责任构成
侵权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擅自使用他人的专利、盗版著作或假冒商标,即构成侵权。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者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二、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1. 停止侵害:侵权者需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包括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使用、进口等行为。
2. 赔偿损失:侵权者应当赔偿受害者因此遭受的实际损失。赔偿数额应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等因素。
三、相关法律依据
1.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2.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七条规定:侵害知识产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行为,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总结,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创作者的重要权利,当受到侵犯时,受害者可以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除了民事责任,侵犯知识产权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受害者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