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征用流程详解:步骤与程序规定
一、集体土地征用的概念及法律依据
集体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征收或使用。这一行为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集体土地征用流程详解
1. 提出申请:由建设单位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提交用地申请,说明土地用途、面积、位置等。
2. 审查公告:国土资源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规划的,发布征地公告,告知土地所有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
3. 征求意见:听取公众意见,进行听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参与听证。
4. 评估与审批:对拟征土地进行评估,并报请政府审批。
5. 签订协议:经审批后,国土资源部门与被征地单位签订征地补偿协议。
6. 补偿安置: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补偿费用,进行人员安置。
7. 交付土地:完成上述程序后,被征地单位交付土地。
三、相关法律规定及条文列举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
2.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
3.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提出意见,政府应当予以协调。如未达成协议,政府可作出征地补偿安置决定。
集体土地征用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