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专题
法驻云刑事辩护专题,涵盖法律援助、取保候审、无罪辩护、量刑减轻、刑事上诉等知识,提供刑事案件的专业辩护指南,帮助您了解刑事辩护流程,保障合法权益。
20000+篇专题内容
刑事辩护知识
刑事辩护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送人就是遗弃吗? ——关于抚养权转移的法律红黑线 隔壁王阿姨最近总念叨:“听说老李家把二姑娘送给亲戚养了,该不会犯法吧?”这话一出口,买菜的大姐、遛弯的大爷都凑过来讨论。现在咱们就来聊透这件事——把孩子送人到底算不算犯法? 法律科普时间 _核心法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_ 法律规定,对年老、年幼、患病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原本有义务养却不养,导致对方处在危险中的,就是遗弃罪,严重可判五年以下。 但!有个关键的”但是”——重点要看有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简单来说就是三看原则: 1. 看是否找的是靠谱的收养人 (比如亲戚之间协商 vs 随便丢在陌生人门口) 2. 看后续是否关注孩子状况 (是否彻底失联 vs 保持联系并关心) 3. 看是否尽到应有的责任 (完全甩手不管 vs 参与必要的抚养手续) _收养安全锁:民法典相关条款_ 正规送养必须走法律流程: • 孩子生父母要与收养方到民政局登记 • 14岁以上孩子自己也要同意 • 特殊情形需找儿童福利机构作中间人 (比如确实无力抚养的孩子) 真实案件提醒 _反面教材_ 张某某夫妇因经济困难,直接把3岁儿子交给陌生人后失联。法院认定这不仅构成遗弃罪,收买方还涉嫌收买被拐儿童,双方均被判刑。 _正面示范_ 李女士癌症晚期,生前通过福利机构为孩子找到合法收养家庭。法院认定该行为属于合法送养,不存在遗弃。 遇到问题的解决手册 _情况①:确实抚养困难想送养_ 马上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或儿童福利机构,他们会帮助进行正规的收养评估,走完全部法律流程通常需要23个月。记住要保留好所有交接记录和手续文件。 _情况②:发现可疑送养行为_ 第一时间拨打110或联系居委会。注意观察这些细节: ✓ 送养人是否拒绝提供身份证明 ✓ 是否存在金钱交易 ✓ 是否选择在非正规场所交接 _情况③:被迫接收孩子时_ 暂时代管后必须24小时内报警,同时联系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曾有人因善意收留孩子未及时报案,意外卷入法律纠纷。 重要补充 特殊时期更要注意: ✓ 疫情等突发事件期间,政府会开通临时救助通道 ✓ 遭遇家暴等紧急情况,可直接向妇联求助并获得紧急安置 ✓ 送养后反悔的,可在6个月内申请调解(需有正当理由) 当血缘遇到现实难题时,法律既不是冷冰冰的枷锁,也不是任性的保护伞。关键是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找到最安全的归宿。记住:爱的选择有很多种,但都该走在法律划定的安全道上。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案件请联系专业律师。关注法小云,下期聊聊“彩礼纠纷该怎么破”~)
刑事辩护 110人阅读
刑事辩护
寻衅滋事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具体立案条件有哪些要求?
你好呀,这里是法小云~ 今天咱们聊点生活中可能"踩坑"的事——你有没有见过路边有人因为吵架升级到掀桌子?刷短视频时看到过唱歌跳舞演变成妨碍交通?甚至身边有人网上吵架演变成互相丢"人肉炸弹"?这些热闹看久了,可能不小心就会碰到法律红线。咱们今天就说说刑法里的"百变大咖"——寻衅滋事罪。它到底怎么认定?什么情况下可能被立案?听小云慢慢道来。 先说法律出处: 主要藏在《刑法》第293条,还有相关司法解释中。这个罪名被称作"开放式条款",具体判定时需要看行为是否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 常见四大套路: 1. “想来就来”型——比如在奶茶店排队时插队被打,对方打完人还叫嚣"想打就打",这就可能构成随意殴打他人 2. “紧追不舍”型——情侣吵架后一路跟踪到公司闹事,在写字楼堵门谩骂两小时,容易构成追逐辱骂恐吓他人 3. “白吃白拿”型——吃饭时故意往菜里放头发索赔,用暴力威胁店家免单,属于强拿硬要公私财物 4. “围观看戏”型——在医院急诊室门口聚众起哄,导致救护车无法进入,就算没有直接动手也涉罪 真实案例来了: 张某喝完酒莫名踢坏商场绿植,被劝阻后辱骂保安并打砸登记台,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2021年浙江案例) 李某在20个微信群里连续3天发前同事的PS丑照,配上侮辱性文字,以寻衅滋事罪被提起公诉(2022年广东案例) 王某带5个朋友去烧烤店,以"羊肉串不新鲜"为由拒不付账,还掀翻三张桌子,最终被拘留(2023年辽宁案例) 重点中的重点——立案双保险: 第一要看场地:必须发生在公共场所,包括实体场所和网络空间。注意!抖音评论区也算公共空间哦~ 第二看破坏力:是否导致现场混乱。比如疫情期间有人谎称超市要来感染者引发群众逃散,这种情况就容易触犯 第三看持续性:去年天津有个案例,某女子半年内三次在公交车上故意挤撞他人并辱骂,虽然每次都很短暂,但累计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如果不小心碰到类似情况: 首先保持清醒三连问:有没有破坏公共秩序?有没有特定矛盾起因?对方是不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自救指南在此: 网上被长期辱骂:立即对辱骂内容录屏,保留登录IP证据,直接打110要求固定电子证据 遇到醉酒闹事者:切记不要互殴,马上躲到有摄像头的地方报警 维权要把握尺度:比如吃饭遇到问题索赔,不要说"不给钱就砸店",要明确说"我会打12315投诉" 举个正确示范: 小王家装修被邻居投诉,对方带人堵门。小王没有正面冲突,而是直接拍摄现场视频打110,清晰说明对方人数和行为持续时长,结果邻居被批评教育,事情当天就解决了。 特别提醒: 这个罪名其实有"安全空间",比如朋友聚会喝醉吵架,家人之间在小区争执,只要没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一般不会升级为刑事案件。 法小云说在最后: 法律就像红绿灯,了解规则才能安全通行。遇到纠纷记住"三个别":别扩大事态、别挑战公共场合、别在网络上较劲。下期大家想了解什么法律问题?评论区等你们点单~
刑事辩护 154人阅读
刑事辩护
如何在法律程序中正确使用继续盘问和传唤?两者有何不同?
有人来敲门,说是要找我“配合调查”——该开门吗? 电视剧里经常看到警察说“跟我到局里走一趟”,现实中遇到类似情况难道只能照办? 别慌!搞清楚两个关键动作“继续盘问”和“传唤”,关键时刻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警察叔叔找你谈话?先看属于哪种情况 (此处空一行) 场景1 街边被拦下 警察当场查看身份证,针对可疑情况追问: “包里装了什么?昨晚十点在哪?” 这就是继续盘问,关键词:当场、短时间、现场解决 场景2 电话通知做笔录 派出所来电要求你带着证件去说明情况: “明天上午九点来XX派出所配合调查” 这就是传唤,关键词:正式通知、指定场所、需要证件 二、法律说明书 (此处空一行) 《刑事诉讼法》划重点 继续盘问(第52条) 民警在维护治安时,发现可疑人员可当场询问 ⚠️ 最长不超过24小时,特殊案件才允许延长到48小时 传唤(第119条) 对犯罪嫌疑人必须出示《传唤证》,被传唤人要签收 ⚠️ 持续时间最长24小时,连续讯问需保证饮食休息 关键区分表 | | 继续盘问 | 传唤 | |||| | 对象 | 形迹可疑人员 | 犯罪嫌疑人 | | 文书 | 无需书面文件 | 需出示传唤证 | | 场所 | 现场就地询问 | 派出所/办案区 | 三、真实案例告诉你区别 (此处空一行) 案例1 深夜街头的乌龙 王先生凌晨在ATM机前张望被盘查,民警5分钟内确认他是加班取钱的程序员。没有强制带离,属于合法盘问。 案例2 不配合传唤被拘 李女士涉经济纠纷拒不签收传唤证,被强制传唤后仍拒绝配合,最终被处行政拘留10天。法院认定派出所程序合法。 四、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此处空一行) 应对四步法 1️⃣ 先看证件 要求查看警官证,记下警号(警服左胸处有编号) 2️⃣ 开口三问 “我现在是被盘问还是传唤?” “是否需要我前往派出所?” “可以联系家人/律师吗?” 3️⃣ 文书确认 传唤必须出示盖章的《传唤证》,拒绝口头传唤(紧急情况除外) 4️⃣ 维权贴士 超过24小时可拨打12389举报 全程录音录像但要避免冲突 五、说点掏心窝的话 (此处空一行) 配合调查是公民义务,但记住两要两不要: ✅ 要冷静记录警察信息 ✅ 要立即通知家人动向 ❌ 不要拒签《传唤证》(可签字注明“配合调查但保留异议”) ❌ 不要在询问笔录上乱签字(逐条确认后才签) 法律就像红绿灯,既约束我们的行为,也保护我们不被随意截停。下次碰到执法人员时,记得用知识武装自己,做个既守法又懂法的聪明人! (文章结束)
刑事辩护 60人阅读
刑事辩护
多少岁的老人犯罪将不负刑事责任?
【多少岁的老人犯罪将不负刑事责任?】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普法小助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的话题:如果家里的长辈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多大年纪可以不用“坐牢”? 先说结论:法律对不同年龄的老人确实有不同的态度,但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完全免责”哦! —— 法律怎么说?咱们划重点!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之一的规定: ✅ 年满75周岁的老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过失犯罪(比如不小心酿成大错)→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 年满75周岁的老人→原则上不适用死刑(但如果手段特别残忍致死,也有可能例外)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 70周岁以上老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拘留或罚款的照样处罚,但实际不执行 注意: 1. “不负刑事责任”和“不处罚”是两码事!老人犯罪依然可能被起诉、留下案底,甚至罚款。 2. “减轻处罚”不等于“不罚”,比如原本判5年的可能判3年。 —— 真实案例看这里! 案例1:老人一时冲动伤人 某市75岁的王大爷与人争吵后打伤对方,法院认定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因年龄从轻判处1年有期徒刑(原本量型2年)。 案例2:高龄小偷不拘留? 73岁的李奶奶多次在超市偷东西,警方依法处以5日行政拘留,但因其超过70岁,拘留决定书开出后并未实际执行,改为批评教育+罚款。 案例3:手段残忍的例外 76岁的张某某因家庭矛盾用极端方式杀害他人,法院最终判处死刑——年龄虽到了75岁,但因犯罪手段特别残忍,不适用“免死”条款。 —— 遇到问题怎么办?法小云教你实操! 情况一:家里老人犯罪了,家属能做什么? ✨ 别慌!第一时间找律师,确认老人年龄是否满75周岁(以身份证出生日为准)。 ✨ 配合警方调查时,重点说明老人是否“过失犯罪”、是否初犯、有无健康状况证明。 ✨ 如果老人年满70周岁且情节轻微,可争取治安处罚(罚款为主,不实际拘留)。 情况二:被老人侵害了,对方年龄大就能逃脱惩罚? 绝对不能!法律保护的是“年龄带来的责任减轻”,不是“免责金牌”。你需要: ✨ 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监控、伤痕鉴定等)。 ✨ 若老人超过75岁,可主张从重处罚情节(如故意犯罪、手段恶劣等)。 —— 法小云总结 法律对老人的宽容,是对人性的关怀; 但这份宽容,绝不纵容恶意触犯底线的行为! 无论是长辈还是年轻人, 守住法律的底线,才能安心过好每一天。 遇到问题别怕,法律始终是你的后盾~ (本文主讲刑事和治安责任,民事赔偿问题可留言咨询哦!)
刑事辩护 131人阅读
刑事辩护
两人卖淫组织者的刑事处罚是怎样的?
有网友前几天给小云留言说:“我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失败,现在有人想拉我俩搞‘那种’生意,说是来钱快风险小。我虽然心动但又有点慌,万一被抓了会咋处理啊?” 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两个人合伙组织卖淫到底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先举个前阵子的真实案例 某地法院去年判了个案子 小李和小王这对表兄弟租了三个出租屋 雇了四五个姑娘做生意 被抓后查证半年多盈利二十来万 最后两人都按组织卖淫罪判了六年 各罚十万块钱 法律条文划重点 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 组织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比如人数多、时间长、有未成年人),十年起步最高死刑 重点来了 别觉得只是站岗望风没问题 只要参与组织(比如记账、招人、找场地)就算共犯 按实际参与程度都要担责 要是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办? 第一停手要果断 哪怕是刚试水还没赚到钱,现在收手算主动终止,可能从轻处理 第二举报别犹豫 发现身边有人做类似生意,悄悄打110或到辖区派出所反应情况 警方核实后会奖励举报人并保密信息 第三证据保存好 如果被威胁强迫参与 悄悄保存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场所照片等能证明受胁迫的证据 小云悄悄说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千万别为眼前小利把后半辈子搭进去 要是真被找去协助调查 老老实实配合还能争取宽大处理 遵纪守法的路可能走得慢些 但踏实敞亮睡得香啊 遇到类似困扰的朋友 评论区留言@法小云 咱们法律人随时给你支招
刑事辩护 70人阅读
刑事辩护
被骗了几百块钱,我该如何追回损失?
兄弟姐妹们看过来 今天这篇推心置腹的聊天 专治“转账一时爽,追款火葬场”的心塞事 比如那个下午 你在微信群里看到“兼职刷单日结300元” 转了598块保证金之后 对方突然从人间蒸发 又或者遇到“快递客服”说丢件要补偿 结果卡里反而少了658元…… 别慌!法小云踩着七彩祥云来啦 咱们聊聊这几百块的血汗钱 究竟能不能“起死回生” 丨法律保护不分金额大小丨 就算只被骗了三百块 法律也不会袖手旁观 根据《刑法》第266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3000元构成刑事犯罪 但记住!就算金额不到 也可以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维权 骗子可能面临拘留+罚款套餐 真实案例: 2021年杭州张女士被假代购骗走880元 报警后警方通过转账记录找到19岁在校生李某 双方在调解下当场退钱(案件号:杭西公行罚决字[2021]XXX号) 丨跟着法小云三招止损丨 第一步:紧急保存证据清单 • 聊天记录全程截图(记得点开对方账号主页) • 转账凭证别漏掉(微信账单详情页含流水单号) • 录音录像要完整(比如电话录音开头先说“现在是X年X月X日”) 第二步:12小时黄金报警期 直接去辖区派出所或拨打110 这句话要重点讲: “我遭遇网络诈骗,已有对方收款账户/社交账号” 悄悄说:就算金额不到3000元 多地公安现在有反诈快查通道哦 第三步:平台冻结申请 以微信支付为例: 钱包→账单→对订单长按→“对订单有疑惑” 选择“涉嫌诈骗”提交 同样适用支付宝、淘宝、银行卡转账 丨特殊通关秘籍丨 如果骗子是某宝/闲鱼卖家 马上申请“延迟发货”或“仅退款” 平台会自动冻结对方账户15天 要是游戏账号或二手网站交易 记得把商品链接和私聊记录打包保存 这些都能作为维权证据链 丨重要预警丨 • 别信“报警无用论”——2022年北京东城区有成功追回400元的调解案例 • 警惕二次诈骗——凡是自称能帮你追钱的“黑客”“维权专家”,直接拉黑 • 民事诉讼别犯怵——200元诉讼费就能去法院立案(最低25元诉讼费省份见文末) 法小云暖心总结 钱包受伤别躺平 就算追不回来 你的报警记录也可能成为 压垮骗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下次遇到“天上掉馅饼” 记得先把这篇干货翻出来 咱们既要敢维权,更要会防身! (各省份诉讼费标准可私信我们获取 关注法小云,维权路上不迷路)
刑事辩护 207人阅读
刑事辩护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一篇帮你避开法律坑的实用指南 你好呀~ 我是法小云,一个喜欢用大白话讲故事的法律科普员。今天咱们聊的话题,可能就在你的亲戚朋友身上发生过: “亲戚家生了二胎养不起,把孩子送人了” “年轻妈妈未婚生子,把孩子托付给邻居” …… 这些听起来让人揪心的事,到底算不算犯罪?如果孩子被送走了,亲生父母会不会因为“遗弃”坐牢? 别急,法小云这就用真实的案例和最简单的法律条文,带你理清“送养”和“遗弃”的区别。 一、法律怎么说? 先记住两条硬核法律: 1. 「遗弃罪」门槛不低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年幼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最高可判五年有期徒刑。 ⚠️划重点⚠️ 必须“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比如把孩子丢在荒郊野外、明知孩子生病却不闻不问)。 偶尔给抚养费、没完全切断联系,一般不算遗弃。 2. 合法送养不算犯罪 根据《民法典》收养编:亲生父母如果因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孩子,可以将孩子送养,但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送养方和收养方自愿同意 向民政局登记办手续(私下签协议或口头承诺都无效!) 二、真实案例告诉你 案例1:“送了就甩手”被判刑 2019年某地法院判决:张某夫妇因女儿患重病无力治疗,将孩子丢弃在医院后失联。最终两人因遗弃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 案例2:“依法过继”不违法 王某因丈夫去世无力抚养儿子,经民政局办理收养手续,将孩子过继给经济条件好的表哥一家。法院认定属于合法送养,不构成犯罪。 结论:送养和遗弃的区别,一看是否办理正规手续,二看是否完全拒绝承担责任。 三、如果遇到这些问题,你该怎么做? 情况1:想送养孩子 第一步:联系当地民政局,提交无力抚养的证明(如低保户材料、大病诊断书)。 第二步:确认收养人符合条件(年满30岁、无子女或只有一名子女)。 第三步:签署书面协议并登记,千万别私底下“过户”! 情况2:怀疑被遗弃 收集证据: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证明对方长期不抚养)。 找谁帮忙:先报警或向居委会/妇联反映;必要时向法院起诉对方支付抚养费。 情况3:已经私下送养后悔了 补救措施:立即向民政局补办登记手续;若对方拒绝归还孩子,可起诉主张收养关系无效。 四、法小云的温馨提醒 “送养”不是简单“换个家庭”,更不是逃避责任。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收养家庭,都要以孩子的利益为核心。如果暂时遇到困难,可以申请政府救助(比如低保、孤儿补助),千万别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 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遇到具体问题,记得咨询专业律师或拨打法律援助热线12348~ (法小云拍了拍你,祝你家庭美满,法律问题绕道走!)
刑事辩护 34人阅读
刑事辩护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被送去别人家养父母会被抓吗? 一位新手妈妈凌晨三点在母婴群留言:"今年实在养不起娃了,亲戚想帮我带两年孩子,是不是送出去就算犯法?"这句话一问,群里忽然炸出了十几个有同样困惑的家长。 今天法小云就和各位聊聊:那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父母,将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到底算不算犯法? 法律说的其实很有人情味 咱们的法律既讲责任也重现实,分得清"主动抛弃"和"不得已送养"。法律武器库里有四个关键法宝: 1. 《刑法》第261条遗弃罪 这条说的"撒手不管"是指有能力养却不管孩子死活,比如把孩子半夜扔在野地,自己吃香喝辣却不给孩子治病 2. 《民法典》收养规定 合法送养要满足三个条件: (1)父母真的遇到特大困难(比如重度残疾、重大疾病) (2)送养必须父母都同意 (3)必须通过民政局办正规手续 3.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特别强调不能以送养当借口甩包袱 真人真事看法律怎么判 2021年在广东有个案子:打工的夫妻把孩子送给外省亲戚,三年不付抚养费也不看望。法院认为虽然办了户口迁移,但完全不管不顾,最终判了遗弃罪。 而2023年成都的案例中,单亲妈妈抗癌期间通过民政局办理手续将孩子托付给姐姐,后续常去探望还支付奶粉钱,法院认定这是合法送养。 遇到难关到底该怎么做 如果你正在崩溃边缘,法小云建议按这三步走: 第一步:先别急着送人 带上收入证明、病历等材料,到当地乡镇政府申请救助金或廉租房。有些城市有"护苗计划",能为困境儿童每月发300800元生活费。 第二步:确实要送养必须走流程 记得这三点关键操作: 1. 必须找民政局登记,别私下写个协议就完事 2. 务必确认收养方有抚养能力(最好留存对方收入证明) 3. 签协议时要写清楚探视权 第三步:留下"负责证据" 每个月固定的这三件事能避开法律风险: • 转账记录(哪怕只能给200块) • 和孩子视频的截图 • 带娃看病的缴费单 阳光下总有解决办法 去年春节有位广西父亲在送养协议里加了特别条款:"等我家芒果园丰收了,每年分三成收入给孩子当教育基金"。这种用心的安排,最后被民政局认定是合理送养。 法律从来都不是冰冷的铁板,它理解人世间的种种难处。那些因为疾病、贫困暂时无法照顾孩子的父母,只要用对方法守住最后的责任底线,温暖的阳光总会照进现实。 遇到困难别自己硬扛,记得民政局和妇联的大门永远向需要帮助的家长敞开。法小云也希望每个被迫离开父母的孩子,最终都能遇到良善的守护者。
刑事辩护 33人阅读
刑事辩护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邻居家的小孩突然「消失」了 听说被父母送给别人家抚养了? 这样……算不算遗弃孩子啊? 要坐牢吗? 今天法小云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 和你聊聊关于送养孩子那些法律问题 ### 法律怎么说?先看这两个关键 法律上确实有「遗弃罪」这个词条 但送养≠遗弃,重点要看怎么送的 第一看态度 如果是为了逃避养孩子,不闻不问直接丢给陌生人 即便对方条件再好,这种「甩手掌柜」的行为 很可能就触犯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 第二看手续 如果确实没有能力抚养 通过民政局办理合法送养手续 还定期去探望关心孩子 这就属于「有正当理由的送养」 不会构成犯罪 ### 案例看这里更方便理解 案例1: 河南张三夫妻吵架后 把3岁女儿直接丢给邻居说「送你了」 法院判决构成遗弃罪 因为既没签协议又彻底不管孩子 案例2: 江西李四因重病无法工作 通过民政局把6岁儿子送养给教师家庭 法院确认这是合法送养 每月还能视频联系孩子 ### 遇到问题怎么办?记住这三步 第一步:先联系民政局 只要不是突然抛弃孩子 所有流程都应该优先找民政局备案 各地都有详细的《收养登记办法》 第二步:找正规收养渠道 福利院、红十字会都有认证的收养家庭 千万别通过微信群/老乡私下送养 第三步:签字不能忘 无论是寄养还是长期送养 必须签订书面协议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建议请律师把关) ### 特别提醒 哪怕自己实在无力抚养孩子 也不能悄悄把孩子放到别人家门口 这种情况监控拍到的话 警察叔叔是会上门「谈心」的哦 ### 法小云温馨提示 每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小天使 如果真的遇到了无法跨越的难关 记得先找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电话12348) 社区和司法机关都会帮忙想办法 永远别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犯错者」 希望今天的聊天 能让大家既懂法律又感到温暖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 欢迎随时来法小云的小窝坐坐~
刑事辩护 130人阅读
刑事辩护
关于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既遂的法律如何定义和量刑?
各位小伙伴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聊一个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卖发票为什么会坐牢?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朋友说“帮忙开几张发票给你钱”,到底能不能答应?藏在手机里的“发票小广告”背后藏着什么法律红线?别急,咱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说清楚! 一、路边野发票千万别碰 最近有位做电商的小王,因为私下卖给客户几张没实际交易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被法院以“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判了三年。他痛悔地说:“以为几百块的小生意犯不上大事,没想到……” 这就是典型的既遂案例(既遂=已经完成整个犯罪过程)——不管卖了1张还是100张,只要成功交易就构成犯罪,和“没被抓现行”“交易金额小”等借口无关哦! 二、法律条文小课堂 1. 基础定义(来自《刑法》第207条)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是明知道不能卖,还通过买卖、转赠等方式流通这类特殊发票的行为。这些发票有唯一编号、能抵扣税款,是国家级别的“经济身份证”,可不是便利店小票! 2. 量刑阶梯(关键看金额) 1年起步套餐:无论卖出发票对应的是1万元还是9999元税款抵扣额,最少判13年 中级套餐3年起:税款额度达5万元(比如50张面额1000元发票)面临310年有期徒刑 黄金VIP套餐:数额超过25万元(约250张千元发票)直接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 (注:还会根据是否自首、主动退赃等情况有20%左右的量刑浮动) 三、悲剧TOP3案例榜单 案例① 老张在网上转卖已倒闭公司的30张发票,合计能抵税25万元。法院认定构成“数额巨大”,判刑十年六个月。 敲黑板:就算公司注销、发票作废,转卖行为照样算犯罪! 案例② 大学生小李帮人转发“代开发票”小广告,每条提成5毛钱,两个月赚了800元。因构成共犯被判缓刑一年。 藏雷点:转发广告、帮忙联系客户都可能被认定为“参与犯罪”! 四、求生指南:这些动作能保命 动作①:转换话术 当朋友说“帮我开票给你好处费”时,请立刻使用三连:“不好意思/我不懂这些/要不咱们聊聊其他合作?”(微笑拒绝法) 动作②:紧急止损 如果已经参与交易: ① 立即停止收取款项 ②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转账截图(证明主观恶性小) ③ 优先选择向税务机关主动说明(可能转为行政处罚) 动作③:必备知识点 正规领取增值税发票需要: ✔️企业工商登记证件 ✔️在税务局办理实名认证 ✔️每月按时申报使用情况 (任何“发票黑市”“代开提现”的短信都要直接拉黑!) 最后想对努力打拼的你说: 创业不易,但法律是守护你的铠甲而非枷锁~遇到类似困扰时,可以随时联系专业税务律师咨询,也可以在评论区@法小云聊聊(虽然不能代替专业意见,但可以帮你理清思路哦)! 江湖道路千万条,守法经营第一条,咱们下期见~
刑事辩护 117人阅读
Loading comments...
刑事辩护
刑事辩护专题
20000+篇专题内容
法驻云刑事辩护专题,涵盖法律援助、取保候审、无罪辩护、量刑减轻、刑事上诉等知识,提供刑事案件的专业辩护指南,帮助您了解刑事辩护流程,保障合法权益。
刑事辩护知识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送人就是遗弃吗? ——关于抚养权转移的法律红黑线 隔壁王阿姨最近总念叨:“听说老李家把二姑娘送给亲戚养了,该不会犯法吧?”这话一出口,买菜的大姐、遛弯的大爷都凑过来讨论。现在咱们就来聊透这件事——把孩子送人到底算不算犯法? 法律科普时间 _核心法律: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_ 法律规定,对年老、年幼、患病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原本有义务养却不养,导致对方处在危险中的,就是遗弃罪,严重可判五年以下。 但!有个关键的”但是”——重点要看有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简单来说就是三看原则: 1. 看是否找的是靠谱的收养人 (比如亲戚之间协商 vs 随便丢在陌生人门口) 2. 看后续是否关注孩子状况 (是否彻底失联 vs 保持联系并关心) 3. 看是否尽到应有的责任 (完全甩手不管 vs 参与必要的抚养手续) _收养安全锁:民法典相关条款_ 正规送养必须走法律流程: • 孩子生父母要与收养方到民政局登记 • 14岁以上孩子自己也要同意 • 特殊情形需找儿童福利机构作中间人 (比如确实无力抚养的孩子) 真实案件提醒 _反面教材_ 张某某夫妇因经济困难,直接把3岁儿子交给陌生人后失联。法院认定这不仅构成遗弃罪,收买方还涉嫌收买被拐儿童,双方均被判刑。 _正面示范_ 李女士癌症晚期,生前通过福利机构为孩子找到合法收养家庭。法院认定该行为属于合法送养,不存在遗弃。 遇到问题的解决手册 _情况①:确实抚养困难想送养_ 马上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或儿童福利机构,他们会帮助进行正规的收养评估,走完全部法律流程通常需要23个月。记住要保留好所有交接记录和手续文件。 _情况②:发现可疑送养行为_ 第一时间拨打110或联系居委会。注意观察这些细节: ✓ 送养人是否拒绝提供身份证明 ✓ 是否存在金钱交易 ✓ 是否选择在非正规场所交接 _情况③:被迫接收孩子时_ 暂时代管后必须24小时内报警,同时联系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曾有人因善意收留孩子未及时报案,意外卷入法律纠纷。 重要补充 特殊时期更要注意: ✓ 疫情等突发事件期间,政府会开通临时救助通道 ✓ 遭遇家暴等紧急情况,可直接向妇联求助并获得紧急安置 ✓ 送养后反悔的,可在6个月内申请调解(需有正当理由) 当血缘遇到现实难题时,法律既不是冷冰冰的枷锁,也不是任性的保护伞。关键是用正确的方式,给孩子找到最安全的归宿。记住:爱的选择有很多种,但都该走在法律划定的安全道上。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案件请联系专业律师。关注法小云,下期聊聊“彩礼纠纷该怎么破”~)
刑事辩护110人阅读
寻衅滋事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具体立案条件有哪些要求?
寻衅滋事罪的认定依据是什么?具体立案条件有哪些要求?
你好呀,这里是法小云~ 今天咱们聊点生活中可能"踩坑"的事——你有没有见过路边有人因为吵架升级到掀桌子?刷短视频时看到过唱歌跳舞演变成妨碍交通?甚至身边有人网上吵架演变成互相丢"人肉炸弹"?这些热闹看久了,可能不小心就会碰到法律红线。咱们今天就说说刑法里的"百变大咖"——寻衅滋事罪。它到底怎么认定?什么情况下可能被立案?听小云慢慢道来。 先说法律出处: 主要藏在《刑法》第293条,还有相关司法解释中。这个罪名被称作"开放式条款",具体判定时需要看行为是否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 常见四大套路: 1. “想来就来”型——比如在奶茶店排队时插队被打,对方打完人还叫嚣"想打就打",这就可能构成随意殴打他人 2. “紧追不舍”型——情侣吵架后一路跟踪到公司闹事,在写字楼堵门谩骂两小时,容易构成追逐辱骂恐吓他人 3. “白吃白拿”型——吃饭时故意往菜里放头发索赔,用暴力威胁店家免单,属于强拿硬要公私财物 4. “围观看戏”型——在医院急诊室门口聚众起哄,导致救护车无法进入,就算没有直接动手也涉罪 真实案例来了: 张某喝完酒莫名踢坏商场绿植,被劝阻后辱骂保安并打砸登记台,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2021年浙江案例) 李某在20个微信群里连续3天发前同事的PS丑照,配上侮辱性文字,以寻衅滋事罪被提起公诉(2022年广东案例) 王某带5个朋友去烧烤店,以"羊肉串不新鲜"为由拒不付账,还掀翻三张桌子,最终被拘留(2023年辽宁案例) 重点中的重点——立案双保险: 第一要看场地:必须发生在公共场所,包括实体场所和网络空间。注意!抖音评论区也算公共空间哦~ 第二看破坏力:是否导致现场混乱。比如疫情期间有人谎称超市要来感染者引发群众逃散,这种情况就容易触犯 第三看持续性:去年天津有个案例,某女子半年内三次在公交车上故意挤撞他人并辱骂,虽然每次都很短暂,但累计达到刑事立案标准 如果不小心碰到类似情况: 首先保持清醒三连问:有没有破坏公共秩序?有没有特定矛盾起因?对方是不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自救指南在此: 网上被长期辱骂:立即对辱骂内容录屏,保留登录IP证据,直接打110要求固定电子证据 遇到醉酒闹事者:切记不要互殴,马上躲到有摄像头的地方报警 维权要把握尺度:比如吃饭遇到问题索赔,不要说"不给钱就砸店",要明确说"我会打12315投诉" 举个正确示范: 小王家装修被邻居投诉,对方带人堵门。小王没有正面冲突,而是直接拍摄现场视频打110,清晰说明对方人数和行为持续时长,结果邻居被批评教育,事情当天就解决了。 特别提醒: 这个罪名其实有"安全空间",比如朋友聚会喝醉吵架,家人之间在小区争执,只要没造成公共秩序混乱,一般不会升级为刑事案件。 法小云说在最后: 法律就像红绿灯,了解规则才能安全通行。遇到纠纷记住"三个别":别扩大事态、别挑战公共场合、别在网络上较劲。下期大家想了解什么法律问题?评论区等你们点单~
刑事辩护154人阅读
如何在法律程序中正确使用继续盘问和传唤?两者有何不同?
如何在法律程序中正确使用继续盘问和传唤?两者有何不同?
有人来敲门,说是要找我“配合调查”——该开门吗? 电视剧里经常看到警察说“跟我到局里走一趟”,现实中遇到类似情况难道只能照办? 别慌!搞清楚两个关键动作“继续盘问”和“传唤”,关键时刻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警察叔叔找你谈话?先看属于哪种情况 (此处空一行) 场景1 街边被拦下 警察当场查看身份证,针对可疑情况追问: “包里装了什么?昨晚十点在哪?” 这就是继续盘问,关键词:当场、短时间、现场解决 场景2 电话通知做笔录 派出所来电要求你带着证件去说明情况: “明天上午九点来XX派出所配合调查” 这就是传唤,关键词:正式通知、指定场所、需要证件 二、法律说明书 (此处空一行) 《刑事诉讼法》划重点 继续盘问(第52条) 民警在维护治安时,发现可疑人员可当场询问 ⚠️ 最长不超过24小时,特殊案件才允许延长到48小时 传唤(第119条) 对犯罪嫌疑人必须出示《传唤证》,被传唤人要签收 ⚠️ 持续时间最长24小时,连续讯问需保证饮食休息 关键区分表 | | 继续盘问 | 传唤 | |||| | 对象 | 形迹可疑人员 | 犯罪嫌疑人 | | 文书 | 无需书面文件 | 需出示传唤证 | | 场所 | 现场就地询问 | 派出所/办案区 | 三、真实案例告诉你区别 (此处空一行) 案例1 深夜街头的乌龙 王先生凌晨在ATM机前张望被盘查,民警5分钟内确认他是加班取钱的程序员。没有强制带离,属于合法盘问。 案例2 不配合传唤被拘 李女士涉经济纠纷拒不签收传唤证,被强制传唤后仍拒绝配合,最终被处行政拘留10天。法院认定派出所程序合法。 四、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此处空一行) 应对四步法 1️⃣ 先看证件 要求查看警官证,记下警号(警服左胸处有编号) 2️⃣ 开口三问 “我现在是被盘问还是传唤?” “是否需要我前往派出所?” “可以联系家人/律师吗?” 3️⃣ 文书确认 传唤必须出示盖章的《传唤证》,拒绝口头传唤(紧急情况除外) 4️⃣ 维权贴士 超过24小时可拨打12389举报 全程录音录像但要避免冲突 五、说点掏心窝的话 (此处空一行) 配合调查是公民义务,但记住两要两不要: ✅ 要冷静记录警察信息 ✅ 要立即通知家人动向 ❌ 不要拒签《传唤证》(可签字注明“配合调查但保留异议”) ❌ 不要在询问笔录上乱签字(逐条确认后才签) 法律就像红绿灯,既约束我们的行为,也保护我们不被随意截停。下次碰到执法人员时,记得用知识武装自己,做个既守法又懂法的聪明人! (文章结束)
刑事辩护60人阅读
多少岁的老人犯罪将不负刑事责任?
多少岁的老人犯罪将不负刑事责任?
【多少岁的老人犯罪将不负刑事责任?】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普法小助手法小云~ 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的话题:如果家里的长辈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多大年纪可以不用“坐牢”? 先说结论:法律对不同年龄的老人确实有不同的态度,但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完全免责”哦! —— 法律怎么说?咱们划重点!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之一的规定: ✅ 年满75周岁的老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过失犯罪(比如不小心酿成大错)→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 年满75周岁的老人→原则上不适用死刑(但如果手段特别残忍致死,也有可能例外)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 70周岁以上老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当拘留或罚款的照样处罚,但实际不执行 注意: 1. “不负刑事责任”和“不处罚”是两码事!老人犯罪依然可能被起诉、留下案底,甚至罚款。 2. “减轻处罚”不等于“不罚”,比如原本判5年的可能判3年。 —— 真实案例看这里! 案例1:老人一时冲动伤人 某市75岁的王大爷与人争吵后打伤对方,法院认定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因年龄从轻判处1年有期徒刑(原本量型2年)。 案例2:高龄小偷不拘留? 73岁的李奶奶多次在超市偷东西,警方依法处以5日行政拘留,但因其超过70岁,拘留决定书开出后并未实际执行,改为批评教育+罚款。 案例3:手段残忍的例外 76岁的张某某因家庭矛盾用极端方式杀害他人,法院最终判处死刑——年龄虽到了75岁,但因犯罪手段特别残忍,不适用“免死”条款。 —— 遇到问题怎么办?法小云教你实操! 情况一:家里老人犯罪了,家属能做什么? ✨ 别慌!第一时间找律师,确认老人年龄是否满75周岁(以身份证出生日为准)。 ✨ 配合警方调查时,重点说明老人是否“过失犯罪”、是否初犯、有无健康状况证明。 ✨ 如果老人年满70周岁且情节轻微,可争取治安处罚(罚款为主,不实际拘留)。 情况二:被老人侵害了,对方年龄大就能逃脱惩罚? 绝对不能!法律保护的是“年龄带来的责任减轻”,不是“免责金牌”。你需要: ✨ 及时报警并保留证据(监控、伤痕鉴定等)。 ✨ 若老人超过75岁,可主张从重处罚情节(如故意犯罪、手段恶劣等)。 —— 法小云总结 法律对老人的宽容,是对人性的关怀; 但这份宽容,绝不纵容恶意触犯底线的行为! 无论是长辈还是年轻人, 守住法律的底线,才能安心过好每一天。 遇到问题别怕,法律始终是你的后盾~ (本文主讲刑事和治安责任,民事赔偿问题可留言咨询哦!)
刑事辩护131人阅读
两人卖淫组织者的刑事处罚是怎样的?
两人卖淫组织者的刑事处罚是怎样的?
有网友前几天给小云留言说:“我和朋友合伙做生意失败,现在有人想拉我俩搞‘那种’生意,说是来钱快风险小。我虽然心动但又有点慌,万一被抓了会咋处理啊?” 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两个人合伙组织卖淫到底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先举个前阵子的真实案例 某地法院去年判了个案子 小李和小王这对表兄弟租了三个出租屋 雇了四五个姑娘做生意 被抓后查证半年多盈利二十来万 最后两人都按组织卖淫罪判了六年 各罚十万块钱 法律条文划重点 根据《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 组织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比如人数多、时间长、有未成年人),十年起步最高死刑 重点来了 别觉得只是站岗望风没问题 只要参与组织(比如记账、招人、找场地)就算共犯 按实际参与程度都要担责 要是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办? 第一停手要果断 哪怕是刚试水还没赚到钱,现在收手算主动终止,可能从轻处理 第二举报别犹豫 发现身边有人做类似生意,悄悄打110或到辖区派出所反应情况 警方核实后会奖励举报人并保密信息 第三证据保存好 如果被威胁强迫参与 悄悄保存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场所照片等能证明受胁迫的证据 小云悄悄说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千万别为眼前小利把后半辈子搭进去 要是真被找去协助调查 老老实实配合还能争取宽大处理 遵纪守法的路可能走得慢些 但踏实敞亮睡得香啊 遇到类似困扰的朋友 评论区留言@法小云 咱们法律人随时给你支招
刑事辩护70人阅读
被骗了几百块钱,我该如何追回损失?
被骗了几百块钱,我该如何追回损失?
兄弟姐妹们看过来 今天这篇推心置腹的聊天 专治“转账一时爽,追款火葬场”的心塞事 比如那个下午 你在微信群里看到“兼职刷单日结300元” 转了598块保证金之后 对方突然从人间蒸发 又或者遇到“快递客服”说丢件要补偿 结果卡里反而少了658元…… 别慌!法小云踩着七彩祥云来啦 咱们聊聊这几百块的血汗钱 究竟能不能“起死回生” 丨法律保护不分金额大小丨 就算只被骗了三百块 法律也不会袖手旁观 根据《刑法》第266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3000元构成刑事犯罪 但记住!就算金额不到 也可以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维权 骗子可能面临拘留+罚款套餐 真实案例: 2021年杭州张女士被假代购骗走880元 报警后警方通过转账记录找到19岁在校生李某 双方在调解下当场退钱(案件号:杭西公行罚决字[2021]XXX号) 丨跟着法小云三招止损丨 第一步:紧急保存证据清单 • 聊天记录全程截图(记得点开对方账号主页) • 转账凭证别漏掉(微信账单详情页含流水单号) • 录音录像要完整(比如电话录音开头先说“现在是X年X月X日”) 第二步:12小时黄金报警期 直接去辖区派出所或拨打110 这句话要重点讲: “我遭遇网络诈骗,已有对方收款账户/社交账号” 悄悄说:就算金额不到3000元 多地公安现在有反诈快查通道哦 第三步:平台冻结申请 以微信支付为例: 钱包→账单→对订单长按→“对订单有疑惑” 选择“涉嫌诈骗”提交 同样适用支付宝、淘宝、银行卡转账 丨特殊通关秘籍丨 如果骗子是某宝/闲鱼卖家 马上申请“延迟发货”或“仅退款” 平台会自动冻结对方账户15天 要是游戏账号或二手网站交易 记得把商品链接和私聊记录打包保存 这些都能作为维权证据链 丨重要预警丨 • 别信“报警无用论”——2022年北京东城区有成功追回400元的调解案例 • 警惕二次诈骗——凡是自称能帮你追钱的“黑客”“维权专家”,直接拉黑 • 民事诉讼别犯怵——200元诉讼费就能去法院立案(最低25元诉讼费省份见文末) 法小云暖心总结 钱包受伤别躺平 就算追不回来 你的报警记录也可能成为 压垮骗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下次遇到“天上掉馅饼” 记得先把这篇干货翻出来 咱们既要敢维权,更要会防身! (各省份诉讼费标准可私信我们获取 关注法小云,维权路上不迷路)
刑事辩护207人阅读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一篇帮你避开法律坑的实用指南 你好呀~ 我是法小云,一个喜欢用大白话讲故事的法律科普员。今天咱们聊的话题,可能就在你的亲戚朋友身上发生过: “亲戚家生了二胎养不起,把孩子送人了” “年轻妈妈未婚生子,把孩子托付给邻居” …… 这些听起来让人揪心的事,到底算不算犯罪?如果孩子被送走了,亲生父母会不会因为“遗弃”坐牢? 别急,法小云这就用真实的案例和最简单的法律条文,带你理清“送养”和“遗弃”的区别。 一、法律怎么说? 先记住两条硬核法律: 1. 「遗弃罪」门槛不低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年幼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最高可判五年有期徒刑。 ⚠️划重点⚠️ 必须“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比如把孩子丢在荒郊野外、明知孩子生病却不闻不问)。 偶尔给抚养费、没完全切断联系,一般不算遗弃。 2. 合法送养不算犯罪 根据《民法典》收养编:亲生父母如果因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孩子,可以将孩子送养,但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送养方和收养方自愿同意 向民政局登记办手续(私下签协议或口头承诺都无效!) 二、真实案例告诉你 案例1:“送了就甩手”被判刑 2019年某地法院判决:张某夫妇因女儿患重病无力治疗,将孩子丢弃在医院后失联。最终两人因遗弃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 案例2:“依法过继”不违法 王某因丈夫去世无力抚养儿子,经民政局办理收养手续,将孩子过继给经济条件好的表哥一家。法院认定属于合法送养,不构成犯罪。 结论:送养和遗弃的区别,一看是否办理正规手续,二看是否完全拒绝承担责任。 三、如果遇到这些问题,你该怎么做? 情况1:想送养孩子 第一步:联系当地民政局,提交无力抚养的证明(如低保户材料、大病诊断书)。 第二步:确认收养人符合条件(年满30岁、无子女或只有一名子女)。 第三步:签署书面协议并登记,千万别私底下“过户”! 情况2:怀疑被遗弃 收集证据: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证明对方长期不抚养)。 找谁帮忙:先报警或向居委会/妇联反映;必要时向法院起诉对方支付抚养费。 情况3:已经私下送养后悔了 补救措施:立即向民政局补办登记手续;若对方拒绝归还孩子,可起诉主张收养关系无效。 四、法小云的温馨提醒 “送养”不是简单“换个家庭”,更不是逃避责任。无论是亲生父母还是收养家庭,都要以孩子的利益为核心。如果暂时遇到困难,可以申请政府救助(比如低保、孤儿补助),千万别因一时冲动触犯法律! 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遇到具体问题,记得咨询专业律师或拨打法律援助热线12348~ (法小云拍了拍你,祝你家庭美满,法律问题绕道走!)
刑事辩护34人阅读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被送去别人家养父母会被抓吗? 一位新手妈妈凌晨三点在母婴群留言:"今年实在养不起娃了,亲戚想帮我带两年孩子,是不是送出去就算犯法?"这句话一问,群里忽然炸出了十几个有同样困惑的家长。 今天法小云就和各位聊聊:那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父母,将孩子交给别人抚养到底算不算犯法? 法律说的其实很有人情味 咱们的法律既讲责任也重现实,分得清"主动抛弃"和"不得已送养"。法律武器库里有四个关键法宝: 1. 《刑法》第261条遗弃罪 这条说的"撒手不管"是指有能力养却不管孩子死活,比如把孩子半夜扔在野地,自己吃香喝辣却不给孩子治病 2. 《民法典》收养规定 合法送养要满足三个条件: (1)父母真的遇到特大困难(比如重度残疾、重大疾病) (2)送养必须父母都同意 (3)必须通过民政局办正规手续 3.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特别强调不能以送养当借口甩包袱 真人真事看法律怎么判 2021年在广东有个案子:打工的夫妻把孩子送给外省亲戚,三年不付抚养费也不看望。法院认为虽然办了户口迁移,但完全不管不顾,最终判了遗弃罪。 而2023年成都的案例中,单亲妈妈抗癌期间通过民政局办理手续将孩子托付给姐姐,后续常去探望还支付奶粉钱,法院认定这是合法送养。 遇到难关到底该怎么做 如果你正在崩溃边缘,法小云建议按这三步走: 第一步:先别急着送人 带上收入证明、病历等材料,到当地乡镇政府申请救助金或廉租房。有些城市有"护苗计划",能为困境儿童每月发300800元生活费。 第二步:确实要送养必须走流程 记得这三点关键操作: 1. 必须找民政局登记,别私下写个协议就完事 2. 务必确认收养方有抚养能力(最好留存对方收入证明) 3. 签协议时要写清楚探视权 第三步:留下"负责证据" 每个月固定的这三件事能避开法律风险: • 转账记录(哪怕只能给200块) • 和孩子视频的截图 • 带娃看病的缴费单 阳光下总有解决办法 去年春节有位广西父亲在送养协议里加了特别条款:"等我家芒果园丰收了,每年分三成收入给孩子当教育基金"。这种用心的安排,最后被民政局认定是合理送养。 法律从来都不是冰冷的铁板,它理解人世间的种种难处。那些因为疾病、贫困暂时无法照顾孩子的父母,只要用对方法守住最后的责任底线,温暖的阳光总会照进现实。 遇到困难别自己硬扛,记得民政局和妇联的大门永远向需要帮助的家长敞开。法小云也希望每个被迫离开父母的孩子,最终都能遇到良善的守护者。
刑事辩护33人阅读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孩子被送给别人抚养是否构成遗弃罪?
邻居家的小孩突然「消失」了 听说被父母送给别人家抚养了? 这样……算不算遗弃孩子啊? 要坐牢吗? 今天法小云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 和你聊聊关于送养孩子那些法律问题 ### 法律怎么说?先看这两个关键 法律上确实有「遗弃罪」这个词条 但送养≠遗弃,重点要看怎么送的 第一看态度 如果是为了逃避养孩子,不闻不问直接丢给陌生人 即便对方条件再好,这种「甩手掌柜」的行为 很可能就触犯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 第二看手续 如果确实没有能力抚养 通过民政局办理合法送养手续 还定期去探望关心孩子 这就属于「有正当理由的送养」 不会构成犯罪 ### 案例看这里更方便理解 案例1: 河南张三夫妻吵架后 把3岁女儿直接丢给邻居说「送你了」 法院判决构成遗弃罪 因为既没签协议又彻底不管孩子 案例2: 江西李四因重病无法工作 通过民政局把6岁儿子送养给教师家庭 法院确认这是合法送养 每月还能视频联系孩子 ### 遇到问题怎么办?记住这三步 第一步:先联系民政局 只要不是突然抛弃孩子 所有流程都应该优先找民政局备案 各地都有详细的《收养登记办法》 第二步:找正规收养渠道 福利院、红十字会都有认证的收养家庭 千万别通过微信群/老乡私下送养 第三步:签字不能忘 无论是寄养还是长期送养 必须签订书面协议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建议请律师把关) ### 特别提醒 哪怕自己实在无力抚养孩子 也不能悄悄把孩子放到别人家门口 这种情况监控拍到的话 警察叔叔是会上门「谈心」的哦 ### 法小云温馨提示 每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小天使 如果真的遇到了无法跨越的难关 记得先找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电话12348) 社区和司法机关都会帮忙想办法 永远别让自己从「受害者」变成「犯错者」 希望今天的聊天 能让大家既懂法律又感到温暖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 欢迎随时来法小云的小窝坐坐~
刑事辩护130人阅读
关于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既遂的法律如何定义和量刑?
关于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既遂的法律如何定义和量刑?
各位小伙伴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法小云~今天咱们聊一个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卖发票为什么会坐牢?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朋友说“帮忙开几张发票给你钱”,到底能不能答应?藏在手机里的“发票小广告”背后藏着什么法律红线?别急,咱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说清楚! 一、路边野发票千万别碰 最近有位做电商的小王,因为私下卖给客户几张没实际交易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被法院以“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判了三年。他痛悔地说:“以为几百块的小生意犯不上大事,没想到……” 这就是典型的既遂案例(既遂=已经完成整个犯罪过程)——不管卖了1张还是100张,只要成功交易就构成犯罪,和“没被抓现行”“交易金额小”等借口无关哦! 二、法律条文小课堂 1. 基础定义(来自《刑法》第207条) “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就是明知道不能卖,还通过买卖、转赠等方式流通这类特殊发票的行为。这些发票有唯一编号、能抵扣税款,是国家级别的“经济身份证”,可不是便利店小票! 2. 量刑阶梯(关键看金额) 1年起步套餐:无论卖出发票对应的是1万元还是9999元税款抵扣额,最少判13年 中级套餐3年起:税款额度达5万元(比如50张面额1000元发票)面临310年有期徒刑 黄金VIP套餐:数额超过25万元(约250张千元发票)直接10年以上甚至无期徒刑 (注:还会根据是否自首、主动退赃等情况有20%左右的量刑浮动) 三、悲剧TOP3案例榜单 案例① 老张在网上转卖已倒闭公司的30张发票,合计能抵税25万元。法院认定构成“数额巨大”,判刑十年六个月。 敲黑板:就算公司注销、发票作废,转卖行为照样算犯罪! 案例② 大学生小李帮人转发“代开发票”小广告,每条提成5毛钱,两个月赚了800元。因构成共犯被判缓刑一年。 藏雷点:转发广告、帮忙联系客户都可能被认定为“参与犯罪”! 四、求生指南:这些动作能保命 动作①:转换话术 当朋友说“帮我开票给你好处费”时,请立刻使用三连:“不好意思/我不懂这些/要不咱们聊聊其他合作?”(微笑拒绝法) 动作②:紧急止损 如果已经参与交易: ① 立即停止收取款项 ②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转账截图(证明主观恶性小) ③ 优先选择向税务机关主动说明(可能转为行政处罚) 动作③:必备知识点 正规领取增值税发票需要: ✔️企业工商登记证件 ✔️在税务局办理实名认证 ✔️每月按时申报使用情况 (任何“发票黑市”“代开提现”的短信都要直接拉黑!) 最后想对努力打拼的你说: 创业不易,但法律是守护你的铠甲而非枷锁~遇到类似困扰时,可以随时联系专业税务律师咨询,也可以在评论区@法小云聊聊(虽然不能代替专业意见,但可以帮你理清思路哦)! 江湖道路千万条,守法经营第一条,咱们下期见~
刑事辩护117人阅读